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一百二十四回 敲山震虎

第一百二十四回 敲山震虎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陆仁扶起田淑,故作劝慰的道:“田公也容陆仁直言,似田高这种的媚主恶奴,田公日后要多加留心,不可再用。否则这一类的恶奴在外狐假虎威,倚仗着田公之名横行乡里,只会败坏了田公之清誉,终有一天也会给田公惹祸上身。似今日之事,若陆仁是一性急鲁莽之人,不经问话便挥军直入庭院,田公岂不死得太冤?”

“濮阳田淑,见过夏候将军、陆县令!却不知二位深夜带兵至此且带着某族弟首级是有何意?莫不是田某犯了什么夷族大罪?田某一向奉公守法……”

陆仁猛然提高了音调喝道:“知道?你既然知道,又为何直到现在的三月间才派人去收地?而且一众家奴个个都刀执刀剑,大有我不撤屯就用强之意!还有,你的这个族弟田高竟然已知我是濮阳令还举众抗命,我都险些死在他的刀下。若不是曹子修率众赶到,只怕被斩首之人会是我!田鼠,你到底将官府政令置于何处!?”淑字同音叔,陆仁可不愿叫这种人田叔,所以称田淑为田鼠。

而现在的田淑如何?用两个字就能形容——得意!借吕布的“乱”来兼并土地扩大势力,再借曹操的“治”来名正言顺的耕作这些兼并来的土地。相信不出几年,当这些土地给田淑带来极大的收益的时候,田氏便可真正的独霸濮阳,成为连官府都不敢招惹的大家豪族。

其实田淑会有这种想法,在当时来说也很正常,像曹操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也不是让了步吗?只不过谁都想不到陆仁是个穿越来的人,在知道许多的内幕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买田淑的帐。而在田淑等人的眼中,陆仁就变成了一个软硬不吃、执法极严的人物。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杀得好,杀得好!全听令君处置便是!”

田淑忙道:“无妨无妨!是田淑违府令在先,是田淑违府令在先!”

只是陆仁却明显不在此列。这田淑近两年实力暴涨,加上曹操也曾好言安抚过他们,得意忘形之下认为陆仁这个无名之辈一听说是濮阳田氏就会让步,田淑就可以人财两得。

而曹操呢?当时要急攻吕布不给吕布喘息之机,因此没时间和田氏计较。再者从局势上来说,考虑到一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曹操也不能和田氏计较。举个简单点的例子,你杀了开城投诚的有功之人,那日后谁还敢向你投诚?其实很多时候对于这些墙头草,你是不得不允许其存在的,这是一种求存于世的无奈。就算想拔草,那也得是要看时机而动的。

前者吕布与曹操争夺濮阳,田淑借陈宫之计先倒向了当时占据上风的吕布一边,和吕布拉上了点关系。这样一来不但使田氏在吕布对濮阳百姓横征暴敛的时候避开了吕布的爪子,还暗中派人给极需钱粮补给的吕布军兵“搭桥引路”,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许多濮阳富户,再把那些富户人家的田产兼并入田氏。如此一来只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田氏几乎成了可以独霸濮阳的的豪族。

陆仁接着道:“我受曹公之命屯田安民,如今田亩已收归官家,不可有变。现在也只能望田公你再行考量,休要再有这般事情发生。”

片刻之后,田淑赶到了大门前,只见大门那里灯火通明,却是院外有大量的士卒在举火而立。大门前站着几个人,站在最前面的两个人,一个相貌与衣着平平,另一个则盔甲鲜明,脸上也尽是怒意。

田淑心中暗暗一惊,猛然感觉到自己完全低诂了眼前这位之前没什么名望可言的陆仁。事实上在汉末时期,众多的世家豪族不断的兼并土地、聚集人丁,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早就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因此公然抗令,甚至是斩杀官员的事都屡见不鲜。

但是田淑并不是贪而无智的人,也老早就看出吕布这棵招风大树绝对不能久依,不然接下来要倒霉的就是自己。于是在曹操反攻濮阳的时候,田淑果断的使用了“墙头草”策略,帮曹操打开濮阳城门,让曹操重夺濮阳。然后再在曹操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痛哭上一番,说之前自己是迫于吕布的淫威而不得不从,过错就全推到吕布的身上去了。

夜已初更,濮阳城中的田氏大宅。

田淑赶紧打蛇随棍上:“是是是,陆县令所言极是!田某日后必会严加管束这班家奴!”

田淑见事情发展到这地步,似乎已经缓和了不少,便诌媚的想请陆仁与夏候敦等人进去喝酒拉拉关系,只是陆仁与夏候敦又哪里会买这个帐?虚委以蛇的客套了几句,陆仁与夏候敦就带兵离去。直到众军去远宅门合上,田淑那张一直在诌笑的脸缓缓的变成了阴狠的神色,心中默念道:“陆仁小儿,此恨不雪,吾誓不为人!!”

不作他想,田淑赶紧上前跪倒向陆仁与夏候敦行礼。你是豪族又怎么样?人家带了大队的官兵突然围过来,你敢有什么动作马上就动手开杀,你再有家丁家仆也来不及调动。而田淑作为一根成功的墙头草,第一要点就是要明白自己是处在什么状况之下,不能轻举妄动。

当然这些豪族也不是真的就一点怕的事都没有。简单一点的来说,基本上就是小豪族怕大豪族,大豪族怕如荀氏、袁氏这样的大世家。而那个时期,许多比较有名望的人其实都是由大世家捧出来的,背后有大世家撑腰。寻常的豪族因为担心大世家的报复,对这一类的人也是不敢惹的。

“那好,我再问你!我于去冬腊月时命人张贴在城中的屯田榜文,你可否知道?”

“初更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