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陆仁耸了耸肩,完全就是顺嘴说道:“粟的产量不高,为什么不改种稻呢?”
“没有!!”陆仁赶紧摇头:“我没那么能跑!这个其实是我当年从一个天竺来我大汉传教的僧人那里学来的。”
甩了甩头,把这些自己目前搞不懂的事情先甩去了一边,陆仁取过了一件东西放到了荀彧的面前道:“荀公看看这玩意儿好不好用。”
陆仁道:“我叫这玩意儿‘算盘’,用途其实和珠筹一样,不过我敢说绝对要比珠筹要方便得多,还便于携带。你看,一、二、三、四、五,上进一位,再这样……”
鄄城,治所府衙。
复又拔弄了几下,荀彧就学着陆仁刚才的手法把算盘拿起来抖了抖,在哗哗之声响过之后向陆仁笑道:“此物甚是便利,而且正如义浩所言,随身携带也甚是方便。回头我就命工匠以此为样,多做一些发给相关吏员,相信他们在用熟之后也会甚感便利的。到是此物既为义浩所创,不如就称之为‘义浩筹’吧。”
荀彧再笑:“随你随你,算盘就算盘吧。”
现代的一亩是六十平方丈,而东汉的大亩为二百四十步,小亩为一百步,大致上就是一现代亩=1.4东汉大亩=3.38东汉小亩,而东汉的一石实际上只有26.4公斤,那么一小亩三石的收成,换算到现代的亩产数,就只有的268公斤不到!
但见荀彧按照陆仁所标注的数字试写了几下之后就点起了头:“虽是外帮符文,但不得不承认确实写起来要方便多了。嗯……可先令吏员习之,稍加精熟之后便可使用。而且义浩你标明的比对之法也很细致。”
陆仁一听这话眉毛差点没拧到一起去,心说不可能吧?我就算是没学过农业,也知道水稻的产量要比小米高得多,而且基本上都是一年两熟,有的地方甚至是一年三熟。不过这话陆仁没说出来,因为陆仁知道自己肯定有什么地方搞错了或是没搞懂,打算下次和雪莉联络的时候让雪莉弄点这方面的资料过来看看。而且真论起来,“他”在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的时候可没少研究过地球上的种植物,相关的资料应该都是现成的。
“稻?”荀彧微微一怔,随即摇头笑道:“我到忘了,义浩你本是吴人,之前又居于徐州,这两处田间都是以稻为主。只是义浩你有所不知,稻的岁入其实比粟还稍低一些,而且稻的苗禾较之粟苗也娇贵得多,不太好种。”
陆仁暗暗的擦了把暴汗,心说这种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东西,我还是别去盗他的版才比较好。尴尬的笑了笑,又从袖袋中取出了一块麻布交给荀彧:“荀公你再看看这个。”
荀彧大吃一惊:“天竺!?你流浪时曾去过极西之地,万里之外的天竺!?”
荀彧见陆仁这么说总算是放了心,把竹简放到一边后向陆仁道:“看来义浩你去过不少富庶之地嘛!确实,有些地方的良田若是耕种得法,可岁入四、五石乃至十石之数,但一则那样的良田极为稀少,二则早年间官吏为彰显功绩,下笔作书时浮夸之风过盛,因此许多书简上记载的东西其实是靠不住的。”(注1)
末了荀彧打趣道:“一应的衣食杂物会为你备下,你安心便是,如此一来也省得你暂住在奉孝那里,被他说你在徒费他家中的粮米。”
陆仁弄这玩意出来,说白了其实是不想写那些又繁又累的“壹贰叁肆”。不过既然是要把这玩意儿弄出来,相应的标识比对就不能马虎。因此除了人们常见的那种“壹=1,贰=2”之外,陆仁还特意的在十个数字之下点了相应数量的圆点。啥?不明白?去看看麻将牌里的筒子牌你就明白了。
荀彧常常要和数字打交道,就算不是珠算高手也得磨练成珠算高手,而算盘的使用方法本身就与珠筹一脉相承,所以只是片刻之后荀彧就能用算盘进行计算,当然想做到噼哩啪啦的快速计算那还差了许多。
事实上陆仁这个穿越者确实在这些事上还不太了解,主要是两汉时期的耕种方式远没有现代这么精细,而且当时以稻为主要种植物的南方开化程度不够,耕作方式更是粗放得可以,说得难听点就是把秧往地里一插,偶尔的去除除杂草就没什么了,水稻旱种的事更是屡见不鲜,这个样子的水稻能种出高产来那才是怪事。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此刻陆仁眼见着荀彧因为不放心,又拿起了竹简大有要重新算过的意思,陆仁就赶紧的向荀彧道:“荀公放心,我没搞混大亩和小亩,就是对一小亩只能岁入三石的事很吃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