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香江影视大亨 > 第三十六章 电影皇帝(一)

第三十六章 电影皇帝(一)

天一影片公司所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邵醉翁自己编排的戏剧。这部影片花了邵家2000大洋,但就是这白花花的2000大洋,像雪球一样,滚出了邵家不可一世的电影事业!

当时邵逸夫已中学毕业,见了电报,兴奋得立即赶到了新加坡。邵仁枚对弟弟抓得很紧,不是要他到报社去登演出广告,就是让他到街上去贴海报,尽量扩大天一公司的影响,招徕观众。最使邵逸夫终生难忘的,是和哥哥一起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搞流动放映。他们像苦力一样,扛着电影机和影片,在烈日下长途跋涉,深入到华侨众多的农场去放露天电影。那时的放映设备还很落后,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摇片子,一场电影放下来,放映人都累得腰酸手痛。更要命的是蚊虫叮咬,奇痒难过。邵逸夫只好坚持一天两次冷水浴,又用胡文虎的虎牌万金油涂抹全身,总算走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大小乡镇。

邵逸夫从事电影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已无法精确统计,单说他设在香港的邵氏电影制片厂,20多年来所摄制的影片就有1000余部。邵逸夫真是名副其实的“电影皇帝”!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萧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受到冲击,许多工厂、商店相继破产倒闭,失业工人布满街头。人们连生活下去都感到困难,看电影的人自然大大减少了。有些电影院也不得不关门停业。邵氏机构同样面临着停业还是维持的问题。在这重大的抉择面前,目光远大的邵氏兄弟毅然决定坚持下去。他们认为,不管经济怎样困难,总还是有人要看电影的。他们一边让华英等戏院降低票价,吸引观众,一边努力拍摄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

当时电影刚刚进入中国,虽然还是无声电影,也被老百姓看成神奇的玩艺,谁都弄不懂那么一块白布上,怎么会凭空出现山水树木、活人畜牲!但邵玉轩与众不同,他在惊叹之余,马上去打听电影的知识,把它当作一个有利可图的行当!当别人还在为电影作口头义务宣传的时候,邵玉轩已经捷足先登,打起了电影的主意。1920年,上浦“笑舞台”剧院的老板因为无力还债,只好把“笑舞台”抵押出卖。邵玉轩便派当律师的长子邵醉翁接收了“笑舞台”,不久就经营起电影片子的进出口生意,开创了邵氏家族电影事业的先河,充分体现了他作为精明商人的心计。

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本来就十分喜爱戏剧艺术,常常自己写个剧本,让家里养着的演员排演。接触到电影之后,他就开始筹拍电影。几个小弟弟邵屯人、邵仁枚和邵逸夫更是高兴地整天围着他转。后来邵醉翁创立“天一影片公司”,几个弟弟也都加入进去。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邵逸夫进入“天一”,哥哥并没有让他当小老板,而是把他当成普通员工,分配他去干后勤。戏院的后勤很难搞,除了打扫卫生,管理演员的道具,还要随时打杂。摄影师和演员总是派头很大,把后勤人员支使得团团转。有时为了借一件道具,邵逸夫要跑几十里路。弄得不好就要挨骂,还不敢向哥哥诉苦,因为哥哥不但不会袒护他,还会责备他:“谁叫你那样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还想干大事业?”邵逸夫是个好强的人,每次后勤出了问题,他总是自己承担责任,主动向演员、职员征求意见,取得演员的支持。半年以后,邵逸夫终于成了个好后勤!

在香港,邵逸夫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香港以至东南亚的居民,虽然不一定都认识他,但谁也不敢说没同他发生过“业务”上的往来。因为,邵氏电影公司的电影院遍布多处地方,总计达200家左右。每一天光顾这些电影院的观众就大约有100万人!在过去半个世纪以至未来的岁月中,只要你看电影,免不了遇到邵氏电影公司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