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南宋日记 > 第十五章 讲轮回的人

第十五章 讲轮回的人

虽说如此,这等“浩荡皇恩”也只有行在临安一带的军民能够享受,对刘涣而今处在的江西信州而言,自然是毛也见不到半根的。

“父老乡亲、叔伯阿姨们,我这法门最容易办到,可也得是勤劳、聪慧、有眼光、有德行、想过好日子的人才能学会的,至于那些个懒汉就不必要学了,因为就算想学,凭你那智慧,也是学不会的……”

女人和汉子们带着自家小孩,一直叨念着“生死轮回”,隐隐约约之间,还真信了刘涣的鬼话。

其实这种想法却怪不得那些女人,他们本豆蔻年华,年纪轻轻的就嫁做人妻,生儿育女不过弹指一挥间的事情。而今辈分在村里算是不大不小,可真实年龄最高不过三十左右岁,有的才二十出头。

他细细挑选了十个看起来老实一些的汉子,遣散了众人,叫他们半月以后来观看效果,并请村里人喝酒。

“恩,涣儿了然,以后自当勤俭一些,爷爷放心就是,等以后条件好了,我定让你天天大鱼大肉……”

二是用鲜牛粪、熟石灰密封起来存放,兑水施用。

刘涣知道这些人大多不识字,故而没有将方法写成具体的条文,而是一一口述,他共计传授了四种土肥料的制作方法。

好不容易等到“晨诵”完毕,绿豆粥堪堪温凉,蒸好的肉包子可是热气腾腾。

“哦,肥料么?这倒是没有听说过,不过婶能够理解,或许便是‘草木灰’一类的东西吧,我说的对么涣儿?”

如此,腊月间终于到来,正是季冬,小寒大寒的时节。信州大地上的雪丝毫没有融化的迹象,而对于宋室“行在”临安府一带而言,受到地域气候的影响,雪却没有江西等地的大,倒是时常下些冻雨来,打在人脸上辣辣生疼。

不过区区几段谈话,老头觉得刘涣到底是乖巧懂事的娃,他心中高兴,忽又想起他早死的两个儿子,还有那举家外迁的小儿子,一时间又五味杂成起来,陷入沉思之中……

刘涣清楚,现在的人们,心底的思维早已根深蒂固,要想改变,非朝夕之能。但他有信心,他又开口道:“我知道叔伯阿姨们很难接受,但我敢和大家打赌,若是此法不灵,来年收成之时,小子陪给每家每户纹银五两。若是小子此法却是能够助长收成,那便请诸位长辈替我正了名声,同时要把你们家里的小儿郎交给我来训导,我除去传授他们读书写字以外,还会传授一些更有效,更实际的法门,你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人,可敢与我一赌?”

“食不语”也是老头的礼仪底线,两人便闷声闷气地吃完了早餐。

刘涣“服侍”老头做到饭桌上,将“早点”端来,那包子还未入口,老头便忍不住悄悄地咽了口水。

刘涣的手艺还是极好的,本来前世就是个“家庭主男”,而今到了宋朝,些许家务自不在话下。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刘涣七大姑八大姨地走访了一遭,渐渐就和鹅湖村里面的人熟悉起来……

一是将生骨头经蒸煮,除去部分脂肪后粉碎细末,碾压打磨成骨粉,在混合草皮灰一起使用。

正是标准的“少妇”,可惜这些少妇长年累月被困在土地上,为了生活奔波,前些年又逢战乱,膝下男丁从的从军,夭的夭折,心中疲乏,也没了犯“花痴”的心情。

刘涣正色道:“我是问,这些粪便是由什么变成的?”

刘涣没有拒绝老头,只是对答如流地背诵《大学》起来……有些地方“字句”的读音和后世不同,老头觉得刘涣背错了,便用他那极度不标准的“普通话”——受吴语影响的汴京话和临安话的结合体,一一给刘涣纠正,刘涣心中明悟,故不反驳。

按照大宋惯例,从冬至过后一直到戌日,再数着日子,数到了腊月初三,便是正儿八经地算是“腊日”了,官方又称为“君王腊”。

“从哪里来?从屁.眼.里拉出来的!”

有人说:“小涣老表,且不论你所说的这些法门是否有用,但……但到底都是些污秽之物啊,我看,这些低贱之物,未必对庄稼有效果。大叔可不是为了你了五两纹银,而是真心想证明给你看你此法不通……”

刘涣今日没有“睡懒觉”,也没有莫名其妙地消失,他大早上的起来,练完拳法和刀法,便烧水煮粥,加上小绿豆,把粥熬得白里透绿,斑斑点点,甚是喜人。他又切了五花肉,剁成肉沫,调上盐巴、花椒粉、葱姜蒜,之后取出小麦面粉,加上少许的石灰澄清的水揉好,做成了肉包子。

“涣儿啊,听说你会一种‘助长庄稼收成’的法门,你到底什么时候传给村里人,那法门是不是只有男人才能学会啊?”

一日,河边上的积雪开始融化了,距离腊月初八只有三天时间。刘涣觉得时机成熟,便吆喝了村里的男女老少,开始他的肥料制造之法的传授。

张老头醒来的时候,刘涣已经把热毛巾递到了他的跟前,他心中温暖自不多说,欣然地接受了。等老头梳洗完毕,又开始晨诵起来。这晨诵的习惯是老头多年养成的,而今他收了刘涣为孙,必然要把最好的经验传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