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紫府仙录 > 《清静经》注解(作者个人观点)

《清静经》注解(作者个人观点)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然而得道人所用的心识,难道不是心识吗?也是心识,只是这些得道人的心识,是那种清明无欲,皎洁纯净的心识,这就是纯净、清净的心。

这个道啊,有轻清,有重浊,上天是轻清的,大地是重浊的,轻清的上天是运动的,重浊的大地是安静的;男子秉承轻清之气相,女子秉承重浊之气相,男子因为秉承天清之气,所以偏向于灵动,女子因为大地重浊之气而偏向于安静;从道的根本之处渐渐衍生出细枝末梢,就化生出天地万物。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诚心于学,自得逍遥,追求太过生烦恼,

再打个比方,你的耳朵听见万物的声音,这就是神的妙用,就算一万个人同时听某个声音,这一万个人的听,也不会相互干扰,这种听的妙用,就是神的用途。

大道如太空无物,连空气也没有,太道之初,大道生一,这个一在两千年前就是道气的表示,那时候的贤人都会说这个‘一’。

老君说:大道没有形状可见,但是它却化生孕育出天地,大道没有感情意识,但是它却有日月轮转往来,大道没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却生长出有名类的万物,我不知道那个无名的它,只是勉强的叫它为道。

众生的思虑观点,也就是心中所以为的标准不一样,这是依据他的见识而决定的,好比狗喜欢吃屎,而人却不喜欢去吃。

补注:

而天地之气是相互交融运转的,不然大地就不会有生机,一部分火气渗入大地,被大地凝聚,一部分风气渗入大地,也被凝聚,水气在大地上。

已经两个月没有更新了,前几天一直在看前边的内容,也简略修整了一下,但是还有些许错别字以及纰漏。今天又重新看了一下去年关于《清静经》的注解,本来我是想改一改内容的,因为其中有很多注解在现在看来也是错的。

这气团就这么存在着,存在必然会有变化,时间久了自然有动,何况虚无一气是一切万物之本源生气,所谓得之者生,失之者死,就是这个生机之气。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而男女又是如何来的呢?略提一下,任何人都是具备地火水风这四气的,而人最初在母亲胎中的状态,也跟无极生太极是一样的。

如果人没有了这个身体的感官,那么就会失去这种心识的立足点,这个心识就不能自己做主了,也就是身体死后没有‘我’了,这个‘我’只是众生当世所以为的‘我’,并不是那个不死的谷神。

打个比方,这个心识染了欲,比如说吃的心识念头,现在染了欲,就是贪吃,就是贪欲;这就好比地球上的夏热和冬冷一样。

欲就是无明烦恼,这个无明烦恼怎么判断呢?打个比方,心识就是星球,那么欲就是星球的冷和热,为什么不说暖呢?因为没有人觉得暖会难受,而热和冷就会有人难受。

而心识毕竟不是星辰,元灵却是大道,这是个比喻,心识在这个虚灵中生出,虚灵不灭,心识也不会灭,但是这个心识的形成,也是因为有身体才有。

这些都是因为心识的标尺决定,所以对错由心,可以这么说;人们因为这个标尺不同,见识的不同,认知的不同,就会有矛盾产生。

所以这就是得道者可以指引世人的原因,那是因为他知道人的本源是什么样子,所以他知道人应该怎样才是幸福的,所以才有点化众生的说法。

这个矛盾的根源就是人执着于自己的见识,好比,你以人的要求对待狗,你就会骂狗吃屎,但那就是它的世界观和狗生观,而人因为执着自己的标尺,所以就会不理解,就算理解也未必不会生气,那么这个就是欲、就是烦恼。

人的神,是偏向于轻清灵动的,但是人的心识会惊扰灵动的神,人的心识本来状态是偏向安静的,但是人的欲能够牵缠心识的安静。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得道人不会跟你说别的世界中你不能理解的东西,你能不能理解,得道人比你自己还要清楚,所以佛是不异语者,就是佛是不会说奇怪话的,不会说让你觉得奇异难以理解的话。

心意开朗,禅意正好,神仙也是这个道。

这也是道生一(元灵比为道,一是元阴元阳之胞胎),一生二(二就是元阴、元阳),二生三(元阴元阳运转化出风水火合地气成为人身),三生万物(四元素和合化生出人体的脏腑、骨骼比为万物)。

静以修身,杂念渐消,思虑纯净尘不扰,

有人把心识清净的人比作日月,这里只取日月光的说法,这些心识清净的人,内心如日月照耀大地虚空一样,一切都明明白白。

2014-11-5夜.小神仙

我想这世上还是有温和的人吧!想来大家应该见过,而这些温和的人,带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我想这样的人,大家都愿意去接近,因为他不伤人,他不伤那夏天的热,也不伤冬天的冷,这就是暖。

人们就会忘记过去,以为这个是本身,生生世世这样认为,就会生生世世的流转,那么这样的生活,再打个比方,就好比是流浪在生死之中,而生生世世都被这荣辱生死所拘束,那这就是苦海,所以《清净经》最后说: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这就是大道生育天地,而虚空天气之中,有风气化为空气,有火气化为日月明星,这里用‘有’字,就是说最初本源之气,最为玄妙,可以化生最为清净的万物,不是全部都化为某一类的形体。

元神就是谷神,玄牝之门,就是虚无一气,所以是天地之根源。

天地最初化生的时候,也是阴阳化三气,化万物而出,那么人的身体呢?以最初的太极胞胎,胞胎之中阴阳二气交合,也有地火水风化生,但因为有父母的遗传,所以生成的形状是人的形状。

但是后来一想,什么时间说的话就是那时候的见解心境,既然是那时候的见识,就留着吧。所以我没有修改,但是必须出来补注一下其中是有很大错误的;但是其中的错误对于普通修行者而言是无妨的,所以我才没有修改。

这也可以用内修来解释,首先从人体的构成来说,最初以元阴、元阳和元灵成就一个灵胎,经历母胎十月化为婴儿出世。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人有男女,男阳女阴,所以可以说男人好动而女人好静,所以自古以来都只说女子文静的;所谓男清女浊,就是清灵和重浊,这是说的阴阳之气;阴气重浊,所以女子身体无力,男子身体具备阳气,所以生有好的筋骨之力。

而自古以来,都有入胎一说,道家说元灵入体,佛家说中阴身(并非是阴魂,也可以勉强的说不仅仅是阴魂),父母精血和合,此时如果没有元灵入胎,那女子是不能怀孕的,所以男女想要怀孕成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刚才有一句叫做: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再接着说男女是如何形成的,现代人说成精、卵(物质形体),道家说是元阳和元阴(物质性质),在和合成为胞胎的时候,就等于是阴阳和合为太极胞胎。

心不安静,心气就不会平,心气不平静,身体中的五气就不会安宁,五气不安宁,自然就会有病症发作,这样的人,身心都不能完好,怎么能长寿呢?

人气是与天气、地气相互存在,才成为三才和合,这才是修行之道,以人气合天地气,返归本源祖气,以祖气而长存,渐渐融入大道清净境界。

那么这算是解说了无欲的状态,无欲的人不是说他不知道欲,他明明朗朗,就算他自己没有,但是他眼中染欲的世人一大把,他会比染欲的人更加清楚他们的人生。

补注:

这个新的身体形成之后,他的前世心识就会被今生心识所代替,如果非要比喻的话,那就勉强比喻为,从一个星球上,到达另一个星球,而他生生世世都没有跳出这个‘星球’,也就是心识,那么他今生的心识,在来世的时候,还会被来世的心识所代替。

大道无形,比如说虚空,不可见,然而虚空中有空气,空气不动的时候,人不觉得有空气存在。太空中没有空气,犹如大道无形,空气犹如人的神,而空气中的海市蜃楼犹如人的心识,而人的欲则犹如夏天的热度和冬天的寒冷。

一气之中有阴阳二气流转,阳气清灵上浮,阴气受激荡而渐渐下聚,下聚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有形体,天地阴阳之气激荡,化生出风气、火气、水气,这就是二生三。

那么人的元灵(元神)是如道一般的存在,也是不生不灭的,人的心识在元灵中的状态,好比就是日月星辰在太空的状态一样。

那么为什么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不及格而生气呢?因为心有所求嘛,望子成龙的想法在心中纠缠着呢,求之不得,他还不能纯净,自然会因为自己的欲而恼怒了。

人的心识本来都是清净的,不热也不冷,现在染欲之后,就有了冷热,就有了难受,如果是四季如春,随顺自在的心境,那就清净人。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所以得道人不会以为今生就是真自我,也不会以为前世就是真自我,而来世自然也如前生、今世,心识比喻为一个个星球,那么得道人的心境犹如太空,涵容前生的心识。

这样的清静状态生活,就会渐渐的融入大道,既然融入了大道,就称为得道,虽然叫做得道,但是实际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为了引导众生,才叫做得道,能够领悟明白它的人,可以传承这个圣道。

真正恒常的大道,明悟它的人,自然会融入大道,融入大道的人,才是永恒清灵安静的人。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清静经》原文:

而狗也会啃骨头,人也会啃,这就是因为身体触觉不同而产生了一定的思维观念,这种观念有相交的一部分,也有不一样的部分,好比有的人喜欢红色,有的人喜欢绿色。

这就是表面意思,只有悟道者才可以传道,想想也是,你没有悟怎么传?而这里却要解释前边一句话:得悟道者,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这样已经入道的,会慢慢的合道,这种心境,就算他今生没有合道成功,死了之后,心识因为没有牵缠,所以心境自然就是明朗的,来世从初生的时候,他的心识就是前世入道之时的那种心境,修行证悟起来,当然会很快,这就跟正常人穿衣吃饭一样正常简单。

今天重新看了下,觉得如果不补注实在是过意不去,其中关于元神即元灵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也只有修证超越那个地步才知道;关于神即是道也是错误的,至于其余纰漏不再一一赘述,总之觉得有必要补充说明而已。

这里再打个比喻,达到一个星球,就会执着于这个星球,说这个星球是他的母星,那么他的元灵心识被困在现在的身体之中,那么就是执着现在这个身体。

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就是这个一,这个一就是现在修道者所说的虚无一气,所谓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就是无极化生太极之气。

如果你能理解这只狗,那么这就是心识的纯净,并不是心识不知道恶心,而是这个恶心不妨碍于你,你不会因为这种感觉而产生厌恶、憎恶,这就是心思清净。

之所以不能达到如此状态的人,是因为心识没有清洗干净,心识之所以不干净,就是因为没有离开欲望的纠缠。

生出贪得求取的心思,那就是烦恼的根源,这些烦恼妄想的心思,会让人的身体受苦痛,会让他的心神忧虑煎熬,因为如此身心不安,所以就会遭受污浊和侮辱,会在生死的苦海之中流浪漂流,这样的生死苦楚的人,就是离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