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穿越之寡妇丫鬟 > 第五十六章 白草红叶

第五十六章 白草红叶

“是啊,洒些石灰去虫,不让虫子咬麦根。赵花匠给牡丹剪枝后抹上的土也是加了石灰,这法子好用着嘞。”王二叔对蓝怡的问题一向是很有耐心,多日的劳累让他看起来脸颊消瘦,脸上的皱纹也深了几分。

“老三家的,不会说话你就少说两句!宝儿他娘,你别听她胡咧咧。”李氏低骂自己的小儿媳妇,蓝怡已将四十两银子借给他们做本钱,难不成现在还要给她打保票!

大周缴税的方式比较特别,蓝怡在现代时并未听到过这种缴税方法。首先,是根据土地的状况把田地分为多种类别,如水田,旱田,梯田等,各种类列又依据土质和产量的不同大体分为上中下三等;其次,根据各地粮食产量的不同,规定当地各年度需要缴纳的租税数量,大体上就是田地产量的三成。这一数量由各州相关部门制定,随后通过上级核实后在当地执行。最后,缴纳租税可以直接用田地里的粮食也可缴纳按粮价折合的银钱,朝廷不做统一要求,至于到了村一级,催缴租税是由里正来执行的。所以这几日各家粮食收获之后,赵里正便催促各家将自家的租税缴纳到他家,再由他安排车辆运到县衙的粮仓,可以说催缴租税是里正的主要任务。

夏顺开始从订下的花农和花园里陆续运来牡丹苗,一车车的牡丹棵运回来,蓝怡和王二叔全家以及六子领着雇来的短工在赵花匠的指导下在坡地上栽植牡丹。这批牡丹是赵花匠选的,不止苗木壮实且都带着根土一起移栽过来,虽费时费力却可提高牡丹的成活率。

王林远瞧着这一大片牡丹,将自己的打算说出来:“大嫂,我有个想法。你看咱们这么大一片牡丹,不如也圈成园子,若是有赏花的咱们也能多份收入。”

八月底,天高日晶,秋风肃杀,村子和树林色彩丰富,红黄相间如浓墨的油画。蓝怡想起了白朴的名作之一——天净沙·秋思:

晾晒田地五日后,王二叔借来耕牛,翻耕家里的土地,蓝怡的二亩坡地也就随着王二叔家的田地一块翻耕。

“是啊,爹,咱们开始耕田吧,这牛也歇够了。”王林远晓得爹看大嫂比两个儿媳妇都强,大嫂的出色不知是自己人发现了,村里不少人也都看在眼里。想着自从大嫂回来后,赵中选那小子没少往自家凑,赶都赶不走,王林远与他也算是一并长大,明说暗示几次都无法将这小子消了念头!

蓝怡开导他道:“三弟,咱们这牡丹种下去,明年能开多少花你还得去问问赵大叔,若是明年花不盛,还有就是咱们这里离着城里有一个时辰的路程,咱们的园子跟城里的园子有什么差别,为什么那些人要舍近求远到咱们这里来看花?你有想法是好的,但是要将每一步做仔细弄明白这其中的关键。”

中秋,也就是秋天过去了一半,几日之后就是秋分节气,长在地里的庄稼要在寒露前收回来,翻地土地霜降之前种下的小麦要冒芽,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安稳地度过寒冬。所以,田地里更加忙碌,蓝怡几家不只要忙着田里,此时到了移栽牡丹的时候。

“二叔,这洒的是生石灰?”蓝怡见二叔先从家里挑来几筐生石灰洒在田里。

“二弟,赵大叔也该口渴了,你将这水给他送过去吧。”蓝怡将水碗递给王林喜,让他给赵花匠送过去。

赵尚景五十多岁,瘦黑身材,沉默寡言,前些日子在他的要求下,夏顺买下山坡旁的一块空地给他建了两间茅屋,赵尚景就挨着园子住在山坡上,据说花匠都是这般临花而居的。

蓝怡点头:“这倒是个好法子。二叔,您歇会儿,剩下的石灰我来洒。”

不等王二叔拒绝,蓝怡熟练地拿起铁锹开始学着他的样子将石灰扬洒均匀。王林喜在山坡上帮着赵花匠伺弄牡丹,刘氏和陈氏在家搓小米,李氏照看几个孩子,王林远和二叔负责翻耕土地,这般繁忙的时候也不忘了帮蓝怡将土地一块翻耕播种,蓝怡自然是能出多大力气便出多大力气。

“二婶,没事。我去看看两个孩子,他们也该口渴了。”蓝怡见刘氏一副不服气的神色,她懒得费口舌,转身离开让李氏好教育自己的儿媳妇。

她在猪圈北侧不远靠着西侧院墙处挖菜坑,这个菜坑长五米,宽一米半,深一米半,这次她并未请人帮忙,自己用铁锹两日功夫也就挖成了。随后,挑选颗大心实的白菜,一颗颗根向下紧挨着码放在坑里,菜坑的另一头将萝卜砍去叶子码放,最后用从树林耧回的树叶盖上大约一掌厚的一层,上边再压上一层土保证白菜和萝卜新鲜,也不会冻伤。

因为打算将两亩田种上冬麦,蓝怡和王二叔一起排号等着用翻车。她将坡地里的白菜、萝卜和南瓜秧收回家,南瓜秧直接用来喂养家畜,白菜和萝卜则需要妥善储存,蓝怡并未将这些放在地窖里,地窖不是万能的,储存食物要依据食物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而分别存放。村里人家的白菜多是堆放在能晒到太阳的干燥处,盖上稻草以防冻伤,蓝怡对比之后打算采用她的家乡的存放方法。

“大嫂,咱们这般将银子洒在山坡上,明年真能赚回来么?”刘氏望着满山坡的牡丹,开心之余难掩担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