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长时间的劳作使得村里人开始疲惫,哪里有蓝怡这等闲情逸致。好在现在秋收已尽尾声,只剩下翻耕土地种下越冬麦子。
王林远听了大嫂的话,开始沉思起来,蓝怡便不再打扰他,开始去观看赵花匠指导王林喜哪些牡丹枝条是病弱枯残的,怎么剪除。
她带着两个孩子转到村南,查看自己山坡上的萝卜白菜,几百颗白菜包心硬实,萝卜也长成了个,在这秋风瑟缩百草渐黄的季节里萝卜白菜的绿色显得尤为扎眼。她顺便把地里的南瓜秧捆了背回来喂猪,现在家里的两头猪已经半大,每日要吃很多东西。蓝怡依旧把每日打扫院子、羊圈和驴棚的粪便、草梗扔进去,让猪踩踏沤肥。
用石灰来去虫不得不说是很好的法子,她穿越来这段日子对这里人接触越多,越觉得他们聪明,勤劳,精于耕作。只是大周如历代王朝一般,士农工商区分明确户籍分明,在各安其业的统治方式下,村里人精于土地耕作,经济意识却淡薄了些,只知从土里刨食,最多也就是养鸡养鸭,卖卖豆腐等小手艺赚钱,或是农闲时到城里做做短工,并没有跨越到商人的范畴。这是制度造成的分工现象,蓝怡不想以自己千年后的知识和眼界来随意评判古人。
二叔家的稻粟运到晒麦场上,蓝怡便帮忙去晒稻子,将稻米从稻子上脱下来是个费力气的工作,二叔带着两个儿子在晒卖场正中放上一块大石头,在上边摔打稻子使稻米落下再收集起来。粟也就是小米脱粒更是麻烦,因为小米粒微小,只能用手在有凹槽的木头上来搓打,所以这些活计需要的功夫是很长的,劳累、收获、这便是农家的秋天。从地里收获上来的粮食,并不是都能收到自己的粮柜里,首先是要给缴纳租税,若是租种他人土地的,还要给主家缴纳一部分租子。
收获稻粟的同时坡地也要浇水准备翻耕,今年村里有了翻车在,需要浇水的坡地排号等着用翻车。村里的翻车只又增加了两个,大小共四个翻车算是够用的。赵里正除了将这翻车上报县丞,还让木匠制作不少翻车卖到周围各村,赚得的银钱分与蓝怡一半,填补了她最近的亏空。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正是这一派晚秋苍凉而瑰丽的美景,当人处于风景之中,反而将其视作平常,只蓝怡这个外来者每日会在耕作之间抬起头,猛然被这幅大自然挥毫浓墨的重彩震慑心灵。
“还得准备稻草让牡丹过冬,上冻前给牡丹摘叶捆绑上。”蓝怡琢磨着赵花匠的嘱咐,今年看来要将周二发家的稻草都买过来用上。
坑里装满后,家里还剩一百来棵白菜和一筐萝卜,蓝怡将它们按着村里人的习惯存放在屋前窗下,倒显得家里秋味更浓。
“三弟,你这想法不错。只是咱们现在手里的银子吃紧,得先紧着油坊的事情,这圈园子也得做不少道路亭台装饰,要弄的话也得明年解冻之后,咱们再慢慢商量。”蓝怡知道这是个法子,奈何自己手里的银子不多了,还是要省着些的好。
王林远脸一红:“大嫂,是小弟考虑不周。”他虽在城里做了两年学徒,但也只是给客栈的掌柜跑前跑后,见识有了些,但难免有些肤浅。
“石灰,石灰,…石硫合剂!”蓝怡一拍脑袋,自己怎么没想到呢!ps: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寒料峭,各位书友注意保暖,——挂着小鼻涕码字的小蓝,要挂着小鼻涕过年的小蓝,为了**节就不要温度的小蓝,只收到三朵玫瑰的小蓝,傻啊傻。
“多谢大嫂。”王林喜晓得她希望自己和赵花匠多接触,也好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从他那里学习种植牡丹的技术。
夏婉的山坡上种下一倍还多的牡丹,一是因为她的山坡多,二则是银两问题。虽然平均到每棵牡丹上没花几文钱,但架不住数量庞大,五千多株牡丹运费加成本足有近五十两,已是王二叔和蓝怡两家能承受的底线。
“爹,大嫂干活越来越像样,村里干了几年农活的媳妇都没她两下子。”林远将粪肥撒开,笑着说,他哪里知道蓝怡也是自小在田里干过农活的。
两万多株牡丹,两年生到五年生不等,这已是今年能找到的全部数目,蓝怡和王二叔的山坡上各种下近五千株,夏婉的山坡上种下一万两千多株,看上去一排排的牡丹随着坡势弯曲绵延,很是壮观。
王二叔给牛套上犁杖,调试着绳子的长短,抬眼见蓝怡干活的样子也难得露出一丝笑意:“你大嫂心眼活,学事快,不是一二般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