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儿眨着大眼睛,转身看看蓝怡放在背篓里的粮食,迷茫地点点头,蓝怡拍拍他的小肩膀,“宇儿还小,以后就懂娘说的意思啦。”
因是后晌,集市上并没什么人,好在路两旁的店铺大都开着。蓝怡找到卖粮的小店,买了四升白面、两升小米和四升大米。这集市上卖米面用的是叫“升子”的容器,这升子蓝怡老家也有,就是一般由四块梯形木块和下底一块小一些的方形木块组成,用榫卯连接,这样的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米面的价格也是论升来计算,价钱比青山镇便宜一些。
蓝怡送到门口,让宇儿跟着六子玩,六子兴致勃勃地带俩孩子出去拔草喂山羊,左右其他事情他也帮不上。
王林喜也点头应着,王二叔听王林远这么说,昏黄的眼里闪过满意的神色。
王二叔的小儿子王林远早早便下地干活去了,不在家中,王二叔带着蓝怡母子几人进堂屋。
一张长长的供桌上摆着一个满是香灰的小香炉,供桌前放着一张红漆鲜亮的八仙桌和几把同色的椅子。王二叔穿过堂屋,指着东屋的门帘对蓝怡说到:“林山家的,这就去林山以前住的屋子,东西也都是林山和他爹娘留下的。”
蓝怡转回屋帮着春草打扫屋子,趁着阳光尚好,将炕上的草席和炕被子卷起抱到院子里,用棍子敲打浮土。
六子拎着蓝怡的背篓和包袱等行李进来,春草也带了蓝怡的小木盆抹布进来,用眼神询问蓝怡该如何整理。
“三弟。”蓝怡点头致意,心想还好是“二弟”、“三弟”,不是“叔叔”,否则就这称呼也得把她别扭死。
蓝怡把宝宝给六子抱着,从背篓里取出了王林山的骨灰,用衣袖擦试干净,摆在了供桌上。王二叔见了又是老泪横流,只说对不起大哥,没照顾好林山。
“夫人,姑娘再三叮嘱奴婢和六子将您和少爷安顿好再回去。奴婢去帮六子卸行李。”春草屈膝退了出去。
“爹。”年轻男子进屋先给王二叔见礼,“小弟林远见过大嫂。”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采买东西要去北沟村不远的周家村,恰好今日是周家村集日,便让春草带着宝宝在家,自己背背篓去买东西。宇儿见蓝怡出去一定要跟着,蓝怡也只好带着。
东屋约有二十五平米,靠窗的南半边是一条土炕,上边靠墙放着一条炕柜,北半边堆放了些破旧家具。
蓝怡点点头,方才见了王林山的骨灰,王二叔就曾喃喃地哭泣。蓝怡安慰他时已提到林山不在的事。不过刘氏当时在内屋生气收拾东西,并未听到。
“好了,老二老三,你们开始拉家伙。林山家的,你也收拾收拾,我先回了,待会儿你们过来吃饭。”王二叔站起身走了。
蓝怡看看天色还早,让六子问了哪里能采买米面,想趁着六子两个走之前去买些吃食,总不能让两个人饿着肚子回去。
这大院子显得很空旷,只有两间东厢房。西边是一片菜地,西南角是茅房,正南的院门后竖了一个小小的影壁墙,蓝怡对这院子很满意,想着在南边搭个羊棚,好让自己的山羊也安顿好。
王二叔深吸口气,摇摇头:“林山家的,不是这个理儿,你不懂咱们这乡下的规矩。”
蓝怡请春草帮忙打扫,自己又出来到马车边把宇儿带进屋子。
这些米面比不上在梅县青山镇米面的质量,面是发黄的,米也是糙米。蓝怡也没想着多精致,在她看来能够有个不被追杀的落脚之处,还能吃上安稳饭已经很不错了。
王林远点点头,听二哥说了大哥病逝和搬家的事,此时也正悲伤着,见着供桌香炉边的陶罐便知是大哥的骨灰,红了眼眶。
“好,好。”王二叔尚有些伤感,“老三家的,你进屋收拾收拾,待会儿就搬回去。”
“大嫂,妞妞她娘就是这么一惊一炸的性子,您别见怪。”王林远歉意地说到。
刘氏眼里闪过复杂的神色,张张嘴不知说什么,王林喜赶紧问到:“都收拾好了?”
蓝怡赶紧劝慰几句,才带着春草进东屋收拾。
今日阳光很好,几缕阳光穿透窗纸照射在屋内的土地上,光线中跳跃的一粒粒灰尘,这熟悉的情景让蓝怡想起乡下的老家和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