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045章:投资盐业

第045章:投资盐业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确实非常便宜,在私盐非常泛滥的福建,也因为使用晒盐法,使得福建的食盐价格已经变成了每斤2文,这样的价格依旧存在100%的利润,而且生产中并非是每月给银2两,甚至更低得多,利润超过100%。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朱由校来说,感觉还是非常简单的。食盐生产出来,为毛一定要交给那些盐商去卖?

决定打破食盐市场现状,建立新秩序的朱由校,接着成立了‘大明盐业公司’,并下旨改革长芦盐场,盐场灶丁一律转为‘大明盐业公司’员工,生产制度从承包制,变为雇佣制。

这年头海盗可多得很呢!不仅有本土海盗,荷兰人同样也是到处抢劫。

第一个下手的,就是盐业。

此时明王朝的人口,肯定是超过1亿的,两百年繁衍下来,产生大量的黑户,人口甚至可能达到2亿。

为什么不能自己卖呢?

朱由校已经下定决心,对盐业进行改革。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北方的长芦盐场,此时的长芦盐场还是处于煮盐的生产状态。

福建盐价如此之低,主要是福建的食盐市场没有强大的垄断势力,官方的垄断力量在福建也几乎形同虚设。福建盐商互相竞价之下,盐价自然一路下挫到了2文钱一斤,整个福建起码有90%的州县被私盐占领了市场。

海水晒盐确实是未来技术主流,不过朱由校对明代的晒盐技术并不是很了解。徐光启进宫后,朱由校问道:“徐爱卿,如今晒盐技术是否成熟?一亩盐田能产盐几何?”

福建毕竟天高皇帝远,明王朝对福建的食盐市场基本上也处于放弃治疗的状态。

“既然徐爱卿熟悉晒盐,那就由爱卿负责长芦盐场的改革吧!”朱由校决定道,徐光启欣喜不已,连忙说道:“陛下英明。”

晒盐能降低成本,这实际上并非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杜绝私盐。同时普及晒盐技术后,原先那些煮盐的灶丁如何安置的问题。

按照人口1.5亿来算,平均每个人口仅为明王朝创造9.6文钱(铜板)的盐税,而市面上每斤盐的售价超过50文钱,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口每年消耗的食盐,一般都会在10斤左右。

“至于产量,臣在淮北一带曾以盐田晒之,一亩盐田多年产三千五百斤,五千斤亦有,若是夏季炎热少雨,产量更高。而渤海海水咸度较高,滩涂皆是淤泥,不似南方的沙滩那样会产生渗漏,更加适合晒盐。”徐光启继续说道,朱由校这才了然,原来海水晒盐产量这么高啊!而且不需要一点燃料。

生产技术方面,主要是晒盐和煮盐的问题。此时明王朝的官盐多是采用煮海为盐的生产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其中产量最高的淮北地区,因为草滩被权贵侵占,以及开垦等等原因,造成燃料价格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