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55、055

医院。

杜奶奶出院了。

她坐在板车上,上面铺了被褥,软得很,一点都不硌人。

两个儿子在身边陪着,一路上杜奶奶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这之前带去医院的东西都放在板车上了,也不需要人提。杜有军跟杜父换着推车,于月莺跟在板车后面走。

终于到了杜家。

杜爷爷一直在院子里坐着,不时的站在院门口往外头看。

来了。

杜爷爷站起来大步往外走,肉眼可见的高兴。

“回来了。”杜爷爷看板车不好进院,把铁门拉开。

“爸,我来。”杜有军不敢让老爷子累着。

这会杜父拉车,把板车拉到院子里头,尽量挨着门口。

这样好把人背进去。

杜有军半蹲着,让杜奶奶靠过来,抱着他的脖子,这样好背。

这就么一会跑,累不着孩子。

杜奶奶乐呵呵的让二儿子给背进了屋,杜爷爷跟在旁边一块进去。

杜父收拾被褥,卷好准备放进屋。

这板两个回头还要还给老卫的。

于月莺在旁边小心翼翼的站着,杜父看了一眼,什么都没说,抱着被褥回屋去了。

杜母在厨房做饭。

家里孩子们也不知道去哪了,一个都不在,老五不知道是不是上课了,今天她就没瞧着人。

还在老三,也不在家。

杜母忙得要死。

身边连个打下手的人都没有。

更别说有军回来了,这晚饭还得做些好吃的,不然净吃萝卜白菜了,那哪行?

就是吧,这肉菜不好弄。

肉票早就用完了,这会去借都不好借。更别说她从医院回来都下午了,不管是供销社还是肉摊,肉早就卖完了。

杜母后来想了个法子。

她厚着脸皮出去跟邻居们借一些好菜回来,像老卫家,过年借肉腌得多,这会家里可能还有腊肉。

还有张婆子家,她女婿听说是什么厂的,跟食品厂有点关系。

这两家杜母都去了,还真给她借着了。

老卫家割了一斤借肉给她,张婆子那边给了些火腿肠,足足四根呢,炒一盘子足够了,添个鸡蛋,火腿肠炒蛋,也算是好菜了。

杜母提着东西回来的时候,碰到小李了,小李听说她家二弟回来了,将国庆没喝完的半瓶酒也给提过来了。

有菜没酒,这哪行?

杜母谢了再谢:“小李,太谢谢你了,回头等我家老杜发工资,请你吃饭。”

杜家这会确实没酒了。

以前杜爷爷床底下可能还藏了酒,烟啊之类的东西,可现在不是被偷了吗。

真是的。

杜母回到家,拿着菜篮子,就往农贸市场去了。

又去那边买了花生米,豆腐,小葱,土豆,都剩得不多了,再退一些豆腐都买不着了。

她还买了些豆干。

回来后,杜母就马不停蹄的开始洗菜做饭了。

她一直忙到现在就没停过。

锅里的油烧热了,杜母把切好的土豆倒了进去,刺啦一声响,杜母往后退了半步。

“姨妈。”

于月莺回来见没人理她,就自个来了厨房。

杜母心着炒菜,压根就没听到有人喊她。

“姨妈,”于月莺的声音大了些,又喊了两声,杜母这才看到她,“快过来帮忙,你把外头桌子擦一擦,把碗拿到院子里的水龙头底下冲一冲。”

于月莺把火车票掏了出来,递给杜母,“姨妈,姨父把票买好了。”

让她明天就走。

杜母瞧了一眼,“等吃完饭,我会跟你姨父好好说一说的。”

怎么是明天的票,这退票可就不能全额退了。

又损失一笔小钱,杜母心疼得很。

于月莺点头。

不知道为什么,姨父让她走之后,她感觉在杜家呆着,哪哪都不自在。

火车站。

八点。

从红光县到阳市的绿皮火车到了。

杜二提着行李下了火车。

他从火车站出来后,没急着回家,倒是去了以前一起的朋友家。

火车上烟味太重,他得洗个澡换身衣服再回家。

要是爷爷不好,或许得去医院。

杜二的这个朋友叫孟丁,他长得高,人瘦,腿跟竹杆似的,人送外号细杆。

他是一个人住,他家就他一个儿子,父母去世得早,以前这屋子叫大伯占了去,那会他还在读初中。

后来就没钱读了,后来他在大伯家过得不好,经常挨打,开始挨打得多,后来学会跑了。

这越跑越快,大伯就打不着他了。

他是十七岁的时候碰到杜二的,后来就跟着杜二混。

熟了后,他才把自己的事告诉了杜二他们,家里的东西全被大伯家占去了。杜二他们知道这事后,就帮细杆把屋子给要了回来。

把大伯一家给赶出去了。

后来,这屋子就成了他们五个人的据点。

细杆听到敲门声的时候,还以为是大伯家的两个儿子又来要屋子了。

不想开门。

“细杆,开门。”杜二在外头喊。

细杆以为自己太想杜二了,产生了幻觉,可尽管这样,他还是一把拉开了屋子的大门。

活生生的杜二就站在他家门口。

细杆激动坏了:“杜哥,你回来了!"

恨不得抱上去。

杜二扒开他,“别黏黏糊糊的,我身上味重,等会要去医院,在你这边洗个澡,马上就走。”

“杜哥,你好不容易回来,我找叫小齐他们过来,咱们好好聚聚,喝喝酒。”细杆太高兴了,他们一群人好久都没这么齐过了。

杜二:“我家里有事,得先回家,聚的事回头再说。”

先回去看老头子死了没。

先回家,老头子没死他爸会说是哪个医院的。

杜二跟杜爷爷不合,可一想到老爷子要是没了,心里怪难受的。

医院。

“出院了,什么时候出的院?"

老五在天黑前赶到了医院,可上去一看,杜奶奶已经出院了,再到楼下一看,爷爷也出院了。

这两老人怎么回事。

还没好呢,都出院了?

老五跟身边的老三抱怨着,“我还说这轮椅奶奶能用上呢。”结果人都出院回家了。

这轮椅真是白借了。

还累得她跑了一整天,还麻烦三哥去接她。

“借都借了,就算出院了,奶奶这一时半会也不好走动,回家能用上。”老三推着轮椅往外走,“你借了几天啊?”

“借了两个星期。”老五跟在老三后面往外走,“我早上去医院的时候碰到钟小青了,才知道她爸是康复医院的,那边有轮椅。”

要不是有钟小青牵线,她还借不来这轮椅呢。

不过老五是学生,这借轮椅得给押金,不然借走了还不还怎么办?

没钱。

只好找三哥帮忙。

幸亏三哥兜里还有点钱。

钟小青说了,一个轮椅一百块钱呢,押五十,算便宜了。

老五说:“我跟钟小青关系好,她跟她爸说好了,只用交押金,等用完回去,押金就退给我们。”

没有额外费用。

还是钟小青讲义气。

老三:“行了,累了一天吧,赶紧回家吧。”

也不知道家里有没有吃的。

他说完,看了眼身后,“文秀,你说你不好好在家,跟着我们跑什么。”

累吧。

文秀说:“我还以为你去冰棒厂。”

她妈今天肯定回冰棒厂了,她还想回去的。

铁路家属大院。

杜母还有最后一个菜,打个蛋花汤。

她催杜父:“你去外头找找,看老五是不是去哪个同学家了?”这一天了,一个姑娘家到底去哪了。

学校那边说老五没去上课。

杜父道:“兴许是跟老三一块出去了,我去院里看看。”

杜有军在杜爷爷那屋陪他们说话。

五六年没见,杜奶奶有一辈子的话跟二儿子说,孙子孙女们好不好,今年过年回不回来?

杜父从屋里走到院子,到了院门口,伸出半个身子往外头看。

左边,没人。

右边,有人来了。

他再一看,这身形,这绿军装,是不是大儿子回来了!

杜父赶紧往外走,想走近些,这样看得仔细。

“爸。”

来人认出杜父了,喊了一声。

真是大儿子杜文回来了!

杜父惊喜不已,手重重的落到杜文的肩上,“是不是老三给你发电报了?”

“老三给通讯室打了电话。”杜文说,“杨莉(他媳妇)身子不舒服,这路程太远,我就没让她回来。”

说到这,杜文赶紧问,“爷爷呢,现在怎么样了?”

“在家呢,走,回家去!”杜父伸手帮杜文拿行李,东西不多,就一个手提的帆布行李包。

杜父看到大儿子,话都多了,“你爷爷看到你,肯定高兴,你二叔也回了。”

一家子人快齐了。

“老二没回来?”杜文问。

刚才他下火车出站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个人特别像老二,不过那人走得太快了,他追出去的时候已经不见人影了。

杜父叹了口气,“这小子跟你爷爷怄气呢。”

说起来,“老二也不知道分到哪了,这想传消息过去那没法传啊。”又是乡下地方,莫说电话,电通没通还不一定呢。

杜文跟着父亲回了家。

进了屋,杜父朝厨房喊道,“彩月,阿文回来了!”

没过一会,就见杜母拿着锅铲跑出来,看到大儿子,鼻子发酸,上前去用手摸了又摸,真是她儿子回了!

不是做梦!

糟了。

这饭是不是做少了?

杜母一把扯下围裙,“你把锅里的汤倒到汤碗里,我去食堂看看,那边还有没有什么菜。”小朱(胖婶,铁路食堂的)这会应该还在食堂吧。

儿子回来了,之前腊肉火腿肠不够吃了,要是有排骨才好呢。

小朱有个亲戚在肉联厂,不知道那边还有没有肉。

杜父赶紧拽住她,“明天再去了,这天都黑了,屋里的菜够了,不行你去跟隔壁借几个鸡蛋,给老大煎蛋吃。”

还往哪找菜啊。

杜母一听也是,转头去了沈家。

出来时手里端着两个大碗,一个碗里头有鸡肉鸡汤,这是隔壁刘芸给儿子沈洋补身子用的,刚出锅的。

另一个大碗里是米饭,沈家的饭煮得多,吃的人少,就匀了一些给她。

杜母去得巧啊。

她喜滋滋的回来了,“得亏沈洋在家,要不然咱阿文还喝不到这鸡汤呢。”

哟,老三跟老五也回来了。

杜母把两个碗放下才发现不对,老五边上是文秀,老三后面那个是谁?

“老二!”杜母的嗓子几乎要喊破了。

她家老二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