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平在天宁的日子真不轻松,到了天宁之后就扎根到了基层去,钟永知道顾维城派郑和平过来是有目的的,他全力支持郑和平的工作,不是特别重要的会议就不让他参加,还把原来彭越留下的越野车提供给郑和平使用,郑和平对于这样的待遇并没有拒绝,因为很多地方路实在太难走,没有越野车真是只有靠步行了。
郑和平在多西乡去了很多次,每次都会待上很长的时间,不是那里的风景有多么的美,而是那里最能体现天宁这个山区的特点,几乎在那里就能找到所有天宁乡镇的影子。
郑和平知道很多的智慧都是藏在民间的,古语有云:山野出高人,但凡小说杂记里描写的与世无争的世外高人,莫不是深藏功与名,潜身于山间溪流旁。郑和平并不是真的想在这高山流水间寻找到这样一位,暗藏内力,洞晓天地的神仙,那真的只有小说和历史神话里才有的,不是每个诸葛亮都在茅庐等着伯乐来。郑和平的理解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太多的体制内的人习惯了体制内的工作流程,往往都是按图索骥,年轻人都是在执行着安排部署,没有多少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如果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但违背了领导的意图,就会背上自作主张和不稳重的看法;当上领导之后,更多的是考虑政治前途,精力都用在了能让上面看到的面子上,创新又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支撑,也要承担很大的政治风险,而政府工作最大的价值往往都潜藏在为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或者说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立竿见影的工作里,这就是领导不愿触及或者说不愿创新的原因。而普通群众没有那么多的思考,他们把很多的问题都看得特别透彻,因为每件事可能都关切到他的切身利益,这些问题不能说明群众目光短浅,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的真理,你做的工作到底怎么样,不是你在报告里吹嘘得多么美好就是真的,也许未来这项工作真的能带来很好的社会价值,但是你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就很难获得群众的认可。
郑和平就是到群众中去听平时顾维城听不到的声音,然后把这些声音整理好,提供给顾维城,这就是他的使命,一个政治上伙伴的责任。
叮铃铃…叮铃铃,钟永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是天宁县河子乡党委书记打过来的。
“书记,不好了!”电话那头很焦急。
“你慢慢讲,什么事?……啥?”钟永呆住了,电话掉在了桌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