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是河西,平南是平南,这是有本质的区别。我为什么到平南之后要自己下去摸底,就是想看看平南发展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过去的做法只是适合河西,并不一定就适合平南,贸然的生搬硬套就会水土不服。现在很多的地方在搞改革搞发展就是喜欢一味照搬先进地方的经验,但事实证明,这些推广的先进经验往往都不能生根,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各地有各地的实际问题。中国的发展历程很好证明了这一点,不论是国家学苏联,还是地方学大寨,最后还是邓小平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开放取得了真正的发展,每个地方都要有根据自己的特色来做事,不能上下一盘棋,谋求全局发展根本上还是统筹协调的发展,各自给自己定好位,按照自己的发展思路去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你把平南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模式放到天宁县去,天宁县就根本支撑不起来,不论从地理区位还是市场区位,都没有生存的空间。我一直提倡搞统筹协调发展,就是要分类分层分级推进,各个地方你按照自己的特点搞自己的,不要看市委、市政府的脸色,只要你的定位科学正确,市委、市政府是要大力支持你的,而不是限制你,如果定位出现了问题,市委、市政府和当地一起来论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你修订修正,而不是下行政性的命令来让你调整。那天我提到的还政于民,首先还是要放权给基层,和平提到过一个问题,在基层调研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平南的市委、市政府和市级部门收权太过,导致基层没有发展的选择空间,现在还不放权的话,那平南的未来就真的要出方向性的错误,市委、市政府应该做的是宏观的指导,就是不要过多干涉基层的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权力太集中就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制度从顶层设计开始就规定的太死太全,基层就很难有创新有改变。”顾维城的话得到了其他三人的真心认可。
“我和邓光同志沟通过了,现在的干部制度才是最必须要进行改革的方向,中央制定的干部政策其实只是对程序性的东西进行了规范,这是必须而且必要的,但是我们在干部管理和使用上还是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用好…干部’和’用…好干部’这就是我们基层应该探索的方向,既要探索源头管理,更要探索过程考评,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我觉得还是要分类分层建立干部人才体系队伍,创新一套量化的干部评价体系,把论资排辈、凭简历用人、任人唯亲这些干部任用顽疾从根本杜绝。”顾维城阐述了自己的改革第一步,所有人都明白了顾维城这么久的调研,是发现了问题的真实所在,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
“书记,全市一起动的话,会不会引起大的波动?”何建新有自己的思考,如果全市所有单位同时开始搞人事制度改革,基层可能一时适应不了,会适得其反,毕竟他了解熟悉平南。
“也不会全部一起开始,选几个点,先试验一下,让大家有一个适应和缓冲的过程,边实验边修正,也给其他的地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改革的角度和切入点。我想先从平南经开区和天宁县干一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