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夜皇上召了许久未得幸的姜贵人侍寝。
景平宫思水殿是姜贵人的宫所,姜贵人是宫中旧人,自打新人入宫,姜贵人就没再侍寝过,今夜圣驾忽然到了景平宫,叫人一时摸不清头绪。思水殿大喜过望,其余各宫则是嫉恨不平。
“奴婢白日才从内务府取了新裁的冬衣,主子不如换那身新衣裳接迎圣驾。”青书扶着姜贵人出了暖阁,招来小宫女去取主子那身新衣裳。
姜贵人面含喜色,匆匆进了殿内,坐到妆镜前吩咐人梳妆涂粉。她对着妆镜照了又照,“颜色要相衬相宜才好,取两支靛青的簪子为我戴上。”
宫人放上新的琉璃灯,又将熏香换了,不等姜贵人簪好簪子,圣驾到了景平宫,姜贵人一面抚着鬓发,一面扶着宫人,匆匆跨过门槛。
到了宫门前,她低垂着眉眼,屈膝福宫礼,“皇上万福金安。”
李怀修虚抬起手,让她起来,“爱妃不必多礼。”
六宫嫔妃,姜贵人算不得受宠,却也没人敢看轻了去,毕竟,姜家在前朝也是新贵,正得力,光是出身,就赶超了入选嫔妃一大截。
宫人奉上糕点,姜贵人手执瓷壶,上热茶,动作行云流水,端得是温柔娴雅。
“嫔妾父亲从肃州带回的雪山银针,不值钱的小玩意,嫔妾甚是爱饮,皇上不要嫌弃才好。”
寻常的雪山银针并不难得,贵重就贵重在,是肃州所产,取一株须得费劲十分心力,罕见值千金。
李怀修捏着瓷盏的杯沿轻晃,“你父镇守肃州多年,为一方百姓尽心尽力,此番回京述职,朕欲作有褒奖。
姜贵人手心一紧,情不自禁露出喜色,“皇上为君,父亲为臣,臣子自当效忠君王,父亲要是知道,定当欣喜感激!”
她顿了下,又道:“嫔妾还听闻,父亲此行回京途中,偶然抓到青莲教教使,此人乃教中紧要之人,待押回京城,料想定有大用。”
青白的茶叶飘着璇儿,打出一圈浮沫,李怀修推了下扳指,“青莲教要复前朝野心勃勃,朕早有根本异党之心,你父亲在此事上确有大功劳。”
他掀起眼,“你父亲有大功,你侍奉在朕身侧多年,也该有所嘉奖。明日朕下召册封你为正三品嫔位,如何?”
皇上对后宫位份一向苛责,姜贵人无子能做到如今位子,一是因她早入王府,二便是因她的家世。父亲虽非要职,但早年站对了队伍,跟随皇上,才得如今的地位。
姜贵人一时恍惚,竟没回过神,久不得圣宠,如今好事接连而至,颇有被砸晕的错觉。
她忙起了身子,跪谢皇恩。
翌日天明,送走了圣驾,青书红着眼圈,跪地激动道:“奴婢恭喜主子得偿所愿!”
旁人不知,青书最为清楚,主子何尝不想得一分圣宠。皇上本就少进后宫,新人入宫后,皇上更鲜少来看望主子,昨夜简直是喜从天降!
御前的圣旨传下去,六宫皆是惊诧。谁也不曾想过,没有诞下皇嗣,又甚少得宠的姜贵人,升到了嫔位。
这其中的缘由,没有比全福海清楚。自大魏建朝后,青莲教便一直流窜于民间,企图光复前朝,猖獗多年,今岁南北灾情四起,少不得有青莲教从中作乱。姜贵人的父亲姜海,误打误撞活捉了青莲教教使,解除心腹大患,皇上自然有所嘉奖。
但全福海总觉得,皇上似乎并不高兴。
李怀修翻看完昨日呈上的折子,指骨点了点封了漆的红泥印,“这折子是什么时候送进宫的?”
全福海摸不清皇上的意思,回忆一番,回话道:“后午时分,皇上在承明宫歇过晌,密奏八百里加急送进的京城。”
“八百里加急?”李怀修勾起唇角,眼底晦色深深,“姜海倒是爱女心切!”
全福海脖颈一抖,脑袋很快转过弯来,既是八百里加急送进的宫里,姜嫔怎会比皇上提前得知消息!姜大人大抵是得知姜嫔在宫里久不得圣宠,才提前告知了姜嫔,由姜嫔亲自说与皇上,皇上自然要对姜嫔有所厚待。姜大人早年追随皇上有
功,如今却是越老越糊涂了,皇上看似一视同仁,实则最为多疑,联想到皇上近日心情都不大好,全福海记起早早传入宫里的密信,皇上大抵早就知道姜大人活捉了青莲教教使,静等着姜大人要做什么。终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姜家在后宫里只有
姜嫔一个主子,大抵是看后宫两位主子怀了身孕心急了,想要姜嫔早早诞下皇嗣,为来日夺嫡做上筹码。
全福海汗毛倒竖,不敢再深思下去。
前朝之事嫔不得而知,她只当皇上是念及父亲功绩,才恩宠于她。往日姜嫔到坤宁宫问安,最是话多的一个,昨夜得了圣宠,反而安静下来。
姜嫔姿容在后宫一众嫔妃里算不得出色,她眉眼纤细,今儿着了一身绛紫的宫裙,端庄华贵,相较以往贵气许多。
踏出坤宁宫的宫门,有嫔妃近前攀谈,“恭喜姜嫔姐姐了。”
明裳瞧了眼说话的嫔妃,不欲过多停留,正要离开,被姜嫔叫住,“宓才人今儿穿得素净。”
闲谈的两句话,明裳不好避开,柔声道:“绛紫的绸缎衬姜嫔娘娘。
姜嫔掩唇轻笑,“什么衬不衬的,内务府新裁的样式,本宫瞧着新鲜,昨夜恭迎圣驾也穿了这身,皇上也是喜欢。”
姜嫔话里的意思落到最后一句,新人入宫,承得雨露最多的莫过于宓才人,才人受宠,宫里人尽皆知。换作旁人,尾巴早就翘到天上,偏生,才人不争不抢,也从不嫉妒。姜嫔今日是要知道,宓才人究竟是真的不在意,还是装出的平静。
她笑着,注意着明裳的神情,笑意不达眼底。
明裳听出姜嫔话中他意,不解姜嫔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仅是为了在她面前炫耀皇上的恩宠?依她对姜嫔的了解,定然不会这般简单。
她眸光微挑,“嫔妾与姐姐同为后宫嫔妃侍奉皇上,理当奉着皇上的心思,姜嫔得皇上圣心,嫔妾也为姜嫔高兴。”
她能为自己高兴?姜嫔眼底泛出一丝轻讽,六宫嫔妃面和心不和,巴不得自己独得皇上的偏宠,她也同为嫔妃,既进了宫,当真不在意旁人比她得宠?
笑话!
姜嫔转身离开,没再停留。
秋蝉捧着新裁的冬衣出了内务府,天上飘着零星的雪花,她出来没撑伞,怕染湿了主子的衣裳,捂到怀里,加快脚步。拐过宫道,正与矮着身子的小太监擦身而过,她回头看一眼已不见了的人影,抿唇掐紧了手心。
一月前,她得知高大哥双亲病逝的消息,见他一双鞋穿了多日,亲手做了双鞋送给了高大哥。见面的地方隐蔽,不知怎的偏生叫那个小太监发现,认出她是伺候在张贵人身边的大宫女,拿捏住了她这个把柄。
秋蝉深深吸了口起,打开手中字条。
寒风刺骨,冻得她手脚都有些发麻。她剁剁双腿,揉碎了上面的墨渍,塞回了衣袖中。
听月坞
秋蝉甫一踏进殿门,春儿立即追到近前,似是跑了许久,额头都沁出可汗,春儿拉住秋蝉的衣袖,着急道:“可算是找到秋蝉姐姐了,主子正寻姐姐呢!”
秋蝉心口咯噔一声,连笑意都有些勉强,“我闲着无事,去取了主子的冬衣。”她把衣裳交给春儿,整了整衣袖,仿似无意地问,“这般着急,是出了何事?”
春儿张望了眼四周,悄咪咪道:“我也只听了一耳朵,好似是与府上有关。姐姐自府邸就跟着主子,料想比我清楚。”
府上?
秋蝉心口微松,心头的大石头落下,转而轻轻皱起眉,主子母家早已没落,老爷又被调离上京,何来的府上?
她把衣裳交给春儿,掀开帷帘进了内殿。
殿内,张贵人靠着引枕,一手托住起伏不平的胸口,地上有打碎的茶盏,茶水浮在桌面,汨汨淌到地上,水琳在旁边伺候,眼圈通红,都要哭了出来,“主子怀着皇嗣,可万不能动气伤了身子!”
秋蝉迟疑地福了身,“奴婢请主子安。”她顿了下,又道,“主子身子不适,奴婢先去通传太医吧。”
张贵人唤住她,“不必。”
她抚住胸口轻咳,面容无色,仿似受了什么巨大的刺激。
秋蝉愈发不解,捧了新的热茶端到近前,“主子这是怎么了,动怒于身子有损,主子还怀着身孕,千万不能伤了身子啊!”
“你二人自府上就跟着我,我身边的事,你二人最是清楚。”张贵人平复下呼吸,眼底冷光闪过,她捏紧了衣袖,语气讽刺,“多少年的旧事,竟拿到今日威胁于我,当初全然是我看错了眼!"
提到旧事,秋蝉心底先是回忆了一番,水琳抹掉泪水,转头对秋蝉解释道:“是陆二公子,他竟拿主子当年相赠的帕子威胁,让主子给他拿三百两银钱,可主子在宫里尚且捉襟见肘,哪来的三百两银钱给他!”
主子与陆二公子的事秋蝉确实知情,陆二公子是商户子,攀上张家才做了皇商,张家站错了队,陆家商户自然受了牵连,只是陆家当时的家主有几分头脑胆识,捐出大半家财离开上京才得以全身。数年过去,那陆家怎的又来了京城?
“陆二公子居心叵测,可主子若是不答应,他真将那方帕子拿到圣前,主子更是百口莫辩。”水琳咬牙暗恨,气得手心发抖,“当初主子就该请求皇上,断了陆家的生路!"
秋蝉道:“此事多说无用,料想那陆二公子是遇到了难处,不然也不会不惜代价逼迫主子,不如主子遣人打听一番,探听了底细再从长计议。”
张贵人揉了揉额角,她拿出那张信纸重新打开,眼底沉思,“秋蝉说得对。多说无益,眼下要知道陆二为何要拿三百两现银。”
她抬起眼,对秋蝉道:“三娘可还在京中?”
秋蝉跟随主子多年,立刻明白了主子的意思,“年底阿兄成亲,母亲置办了聘礼正委托媒人送去女家。”
张贵人点点头,把信纸递给秋蝉,“从我私库里取些没有宫印的钗环首饰,拿到铺子兑了银钱,到三里外脂粉铺去见陆二,只说这是暂时的现银,此行暂且先探明了再说。”
秋蝉回到耳房,折开了那张信笺,她识过陆二公子的字迹,确实是陆二公子亲笔。
她想到那张字条,双拳攥紧,缓缓闭上了眼,喉中哽咽酸涩,“主子,莫要怪秋蝉,您怀着皇嗣,皇上定然不会重责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