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大国军垦 > 第3157章 联手共建北疆

第3157章 联手共建北疆

第2953章 联手共建北疆

战士能源公司在叶风的支持下,积极响应。他们不仅拿出了部分核心技术,以优惠条件与兵团各师市企业共享,还主动投资帮助偏远团场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解决了当地长期以来的用电难题。

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从兵团走出去的企业,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社会责任账。支持兵团整体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种基于共同价值和使命感的合作模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各师市之间、企业之间,过去可能存在的一些相互提防、恶性竞争的情况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协同配合、资源共享。

整个兵团的新能源产业,在健康的轨道上快速发展,不仅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极大地改善了边疆地区的能源结构和民生条件。

在民族团结工作方面,随着价值观教育的深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基层连队与地方村镇之间的共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文化联谊延伸到生产互助、技术帮扶、治安联防等方方面面。

那种“有事一起商量,有难互相帮助”的融洽氛围,成为了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当然,价值观的塑造和巩固绝非一蹴而就,始终伴随着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仍会不时地试图侵蚀兵团的精神堤坝。

亦菲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醒大家:“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价值观建设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她提出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两头”。

一是抓好“源头”,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兵团历史和精神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是抓好“头头”,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整个队伍。

同时,她也强调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和心理需求,努力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让大家在奉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时代的进步,增强对兵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年后的“八一”建军节,军垦城再次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活动似乎更多了一份深沉的内蕴和昂扬的朝气。

在广场的英模事迹展览区,魏全友等老典型和新涌现的模范人物的展板前,围满了驻足观看的人群。

尤其是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耐心地讲解着背后的故事。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充满了崇敬。

文艺表演中,新增了根据魏全友事迹改编的情景剧《守望》,以及反映新时代兵团青年风采的舞蹈《青春的田野》。

演员们真情投入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夜幕降临,绚烂的焰火再次照亮军垦城的夜空。当“兵团精神永放光芒”的字样在夜空中璀璨绽放时,广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亦菲和叶倩倩等兵团领导,与魏全友等老模范、各族群众代表一起站在观礼台上。望着眼前欢乐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亦菲心潮澎湃。

她看到,老一代兵团人脸上的皱纹里,镌刻着欣慰与安详。

中生代的眼神中,充满了笃定与担当。

年轻一代的笑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希望。

一种强大的精神纽带,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魏全友老人望着满天华彩,轻声对身边的亦菲说:“丫头,看到没?咱们兵团,这精气神,更足了!”

亦菲用力地点点头,眼眶微湿:“魏叔,是的,我们的精神,丢不了,也会一直传下去!”

她知道,这条重塑价值观、巩固精神根基的道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经明确,步伐已经迈开。

兵团的传奇,正是在这种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对精神的传承中,不断续写着新的辉煌篇章。

而她,作为这其中的一分子,将继续在这片古老而年轻、苍茫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燃烧自己,照亮前路。

兵团的这场轰轰烈烈的行动,作为一省领导的阿依江和刘军垦自然不甘落后。毕竟他们也是从军垦城出来的干部。

北疆地广人稀,领土面积占据了整个华夏的将近五分之一,但人口却只有两千多万,而这两千多万还分为56个民族。

因为文化,信仰和各种风俗的区别,情况非常复杂。管理起来自然难度也大。

阿依江作为杨革勇的女儿,又是汉族跟哈萨克族的混血,倒是本身就有一些优势。

加上本来就是哈佛高材生,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极为熟稔,本身又在军垦城和北疆工作这么多年,如今正是大展拳脚的好时候。

加上刘军垦这个军垦城曾经的市长,军转干部,冲劲十足,阿依江只需要在后面把关就行。

两个人在仔细分析了北疆的现状之后,决定练手兵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开始重新树立价值观。

阿依江本身就兼职兵团职务,而叶倩倩在省里也有职务,自然一拍即合。

于是在经过几次会议沟通之后,决定在北疆范围内,再次推广兵团经验。

这次联手是全方位的,而军垦城老市长刘庆华的创立的水源改造基金,他们也决定利用起来。

基金目前虽然由叶风管理,但使用权也只是限于北疆境内。

原本的计划是引藏水入疆,但因为各种原因,被搁置了,倒是在建立了一个大型水电站,但北疆收益不大。

她们决定利用这笔基金,系统的改造整个北疆的饮水问题,打破地方和兵团之间的界限,形成统一完整的格局。

决议形成之后,实施起来自然就快了,当然,这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和施工队伍作为后盾。

但这些对于如今的军垦城来说,已经不成问题。当然,前期需要勘察和设计,这个时间不会短。

北疆政府与兵团联合会议的决议,像一股强劲的春风,瞬间吹遍了天山南北。

由阿依江和刘军垦牵头,叶倩倩和亦菲协同,旨在系统改造北疆饮水格局的宏大计划,正式命名为“北疆清泉计划”,进入了前期勘察设计阶段。

军垦城老市长刘庆华创立的水源改造基金,在叶风的运作下,首批巨额资金迅速到位,为这场关乎民生与发展的战役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在兵团设计院和省水利设计院联合组成的项目指挥部里,巨大的北疆地图上,开始被各种颜色的线条和标记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