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第14章 令人心想事成的月光宝盒(1)

第14章 令人心想事成的月光宝盒(1)

3.般若波罗蜜,简单的解释就是“将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是求取觉悟解脱的无上法门。

4.照见,简单的解释就是“体察觉知和感悟”的意思。由“观”而“照”,因“照”而见。

5.五蕴皆空,简单的解释就是“诸法皆空”的意思。是宇宙和生命的根本实质。

6.度,简单的解释就是“度脱”或“解脱”的意思。

7.苦,是四圣谛之首。意思是说,生命的实质就是充满了许多困难、病痛和烦恼的。

总之,在觉悟后的菩萨眼里,人生的全部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能不能“观自在”,就在于能不能彻底地觉悟,从而揭开宇宙万有的真相大白,最终照见“五蕴皆空”的终极真理,因此而得到无上的般若智慧,通过“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的深入修行,直至成佛脱离一切苦难,最终享有自在无碍的无上喜悦。

一句话,佛陀一生所教导的,无非就是如何去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如何去脱离人生的苦难,如何去过上安祥和乐的清净生活。所以说,佛教的总法门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据说,唐朝的白古易听到后,很不以为然,说这连三岁小孩儿都知道的啊。告诉他这句话的老和尚就说,三岁小孩儿都知道的道理,八十岁的老汉却未必能做到啊。

第二部分,是佛法对宇宙万有的基本概念:四大,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十八界,三科。

8.四大,佛教里的“四大”不是指人们通常以为的“酒、色、财、气”,而是指有着“坚、湿、暖、动”这四种性能的“地、水、火、风”。佛教认为,“地、水、火、风”这四大就是世界的基本构成。世界上的所有,包括生命,无一不是这四大暂时的假合变化而成的。简单地说来,就是和合而生,分散而灭,成坏无常,虚幻不实。所以说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四大本空”的。

9.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简单地说,蕴是聚集的意思,五蕴就是构成我人色身与心识的五种类别。也就是说,色蕴是指各种可见的物质现象。受蕴是指各种感官感受。想蕴是指各种思维想象。行蕴是指各种意志行为。识蕴是指各种知觉意识。

10.六根,分别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11.六尘,分别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12.六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13.十二处,分别是:“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

14.十八界,分别是:“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