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诡三国 > 第3801章 北歌南炊困孤城,釜甑丝竹皆兵甲(

第3801章 北歌南炊困孤城,釜甑丝竹皆兵甲(

但是……

有人提议以污秽之物焚烧,以其臭掩其香。

陈群控制不翻白眼的冲动。

有人建议强令南城兵卒百姓以布塞鼻。

陈群紧握在袖中的手。

这些狗东西的献策,是想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加剧南城的绝望和混乱?

还有些更荒诞不经的策略,简直就是不堪入耳……

最终,还是陈群自己定下了两条应对之策。

其一,针锋相对。

他下令从本已紧张的北城存粮中,紧急调拨一部分陈年粟米与少量豆类,在南城的主要十字街口搭建官府的粥棚,每日定时施粥。

他要让南城军民看到,城内尚有粮食,无需仰仗城外敌军施舍,同时将南城百姓集中到街口,也就自然离开了南城门。

其二,釜底抽薪。

他下令将靠近南城墙一带,最容易闻到城外香气的坊市居民,强制迁移到更靠北,受香气影响较小的区域,以减少诱惑的影响受众。

如此一来,即便是后续撤销了粥棚之后,也不会让太多的南城百姓受到香气的侵扰,而且天气越来越冷,北风天多过南风天,到时候闻不到香气之后,张辽的香气攻势也就自然被化解了……

设想很丰满,执行么……

陈群下达的命令,不可谓不迅速而果断,充分展现了陈群作为一流谋士的急智与作为执政者的决断。

然而,再好的策略,也需要人去执行。

当这些命令经由邺城原有的官僚体系层层下发时,问题便开始显现,并且迅速发酵。

负责执行迁移令的,是南城的一个曹姓都尉。

此人乃是谯沛子弟,靠着族中关系才得了这职位,平日就对冀州本地士族子弟都多有轻视,何况是面对南城的这些贱民?

他带着兵卒,如狼似虎地冲入临近城墙的坊市,根本不做任何解释安抚,只是下令让兵卒粗暴地敲砸着各家的门板,高声吆喝:

奉陈使君令!尔等即刻搬迁!违令者,以通敌论处!

快!收拾东西!限尔等半个时辰内离开!

磨蹭什么?想尝尝军法的滋味吗?

上方有令!

有令!听不懂么?!

一时间,乌烟瘴气,狼哭鬼嚎。

虽然说这些南城的百姓家徒四壁,但家再破败也是一个容身之所,如今要被强行赶走,又没有安排好居住之处,未来如何,全然未知。有老人跪地哀求,有妇人抱着孩童哭泣,却只换来兵卒更不耐烦的推搡和呵斥。

军爷,行行好,家里老人病着,实在动不了啊……

动不了?那就抬出去!上官有令,谁敢延误?

那曹都尉骑在马上,冷眼看着眼前的混乱,脸上甚至带着一丝执行要务的得意。

在他看来,完成上峰的命令是第一位的,至于其他么……

都是其他。

与此同时,负责粥棚事务的仓曹掾史,面对送到眼前的粮食,心中的算盘也拨动了起来。

上面拨下的粮食是定额,但经过他的手,便可以有许多操作的空间。

往粥里多掺些水,克扣下部分粮食倒卖给黑市,或者用更次一等的、甚至有些霉变的粮食顶替好的……

这些都是他驾轻就熟的手段。

在他看来,乱世之中,趁机捞取好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上官只要看到粥棚立起来了,任务就算完成了,谁又会真的来追究粥的稀稠,米的优劣?

只要不出大乱子,上下打点到位,便可高枕无忧。

大家都是要吃饭的么,为了吃饭,做这些事也不寒碜。

于是,当迁移的百姓拖家带口,惶惶不安地被驱赶到新的安置点,又饥肠辘辘地排队等待那碗号称可以安民心的粥时,他们领到的,往往是清澈见底,几乎能照出人影的稀汤。

仅有的固体物,或许碗中的沙土和木屑,比那些发霉变色的粟米还多些。

希望之后的失望,远比没有希望更令人绝望。

怨气在沉默中积累,如同地底奔涌的岩浆。

很快,几份措辞谨慎,但内容触目惊心的报告,被秘密送到了陈群的案头。

有负责监察军纪的军官禀报迁移过程中军士行为粗暴,激起极大民愤;有暗中巡访的吏员回报粥棚所施之粥,根本不足以果腹,且质量低劣,民怨沸腾;更有甚者,密报仓曹官员疑似倒卖军粮……

陈群看着这些报告,久久沉默。

他并非不知下情,也并非不懂这些胥吏衙役的伎俩。

但是陈群他能做什么?

此刻邺城危如累卵,首要之务是要稳定,要和谐。

若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地整顿吏治,严惩这些执行命令的官吏,且不论能否查得清楚,必然会引发官僚体系的更大动荡和恐慌。

可是若不处理,任由此风蔓延,则军心民心尽失,城外张辽的香气虽被暂时隔断,但城内的又生新的怨气,最终就是自己酿造的毒酒,毒性更烈……

陈群沉默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侍立在旁的心腹都忍不住轻声提醒,使君……这要如何处置……

陈群终于抬起头,脸上露出难掩的疲惫,以及尽力维持的平静。他提起笔,在那几份报告上批阅,动作缓慢而沉重。他没有下令严查,也没有训斥相关官员,只是批示道:迁移之事,当以安抚为先,避免激化矛盾。粥棚之设,务求实在,以定民心。

这轻飘飘的几句话,被层层传递下去,到了具体执行的官吏手中,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那位曹都尉看到批示,嗤笑一声:使君还是太过仁厚。

依旧我行我素。

那位仓曹掾史看到批示,心中大定,更加肆无忌惮。

陈群的沉默和近乎纵容的处置,在底层官吏看来,是一种默许。

在受难的南城百姓看来,是一种冷酷,一种遗弃。

张辽在南城外燃起的炊烟依旧袅袅,而陈群在城内试图扑灭这香气引燃之火,却无奈地发现,自己赖以救火的官僚体系,本身就在不断地制造着更危险的火苗,放大着火焰。

似乎是很奇怪的现象,陈群他可以轻易的对付那些乌合的百姓,却拿人数明显更少的中低层官吏毫无办法束手无策……

啊哈!不过日子了,加更加更!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