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家兄朱由校 > 第九十二章 大仇得报

第九十二章 大仇得报

整个燕山所不存在百姓、商人,只有官学子弟。

“眼下这几日、又来了三千多边军遗属,奴婢将他们安排在了靠近怀柔荒地那边,因此遗属的孩童已经达到了三千七百多人。”

曹化淳对朱由检说着:“按照燕山所的营造规模,完全可以容纳三万人生活。”

“虽然奴婢认为,便是到了开春之后,燕山所的学子数量也不会超过万人,但眼下需要的先生恐怕要有两百人,才能满足燕山所学子的所需。”

两百个懂文识字的先生,这对于其他势力可能很难,但是对于朱由检来说并不难。

南北国子监、便是朱由检最大的先生来源。

南北国子监近挑选两百个没有背景的学子并不是难事。

为了预防自己第一次挑选过后,被各党给盯上,在其中安插棋子,朱由检的想法是一口气找来一千人。

一千人,便是一人带三十名学生,就能凑够燕山所三万学子的所需。

想到这里、朱由检点了点头,随后对曹化淳道:

“我返回京城后,你看着蜂窝煤窑,一旦去张家口和喜峰口、白马关的人回来,只要有得赚,立马把蜂窝煤成批运过去。”

“奴婢知道该怎么做了,殿下放心。”曹化淳行礼颔首,而朱由检听到后也点了点头。

他指着怀柔、密云一带属于御马监的荒地道:

“这些地方中、密云留给未来官学子弟的亲人居住,怀柔用来接收流民。”

“奴婢领命。”曹化淳行礼,而朱由检见状,也摆了一下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不过在他退下前,朱由检还是交代道:

“既然蜂窝煤已经上了正轨,叫人准备三万斤蜂窝煤,三百个炉子,带回京城给百官和皇兄。”

“若是路子可行,日后各地皇店都取消木柴煤炭,改售蜂窝煤。”

“奴婢领命。”见朱由检最后交代,曹化淳行礼后彻底退了出去。

至于朱由检、看着他退出的背影,长叹了一口气,而后走到了雪地里,见风雪听了之后,走出御马监的后院,叫人在二十步开外雪中立了一块箭靶。

他取来三力弓,一箭箭的射向箭靶、只听充满练兵吼声的嘈杂草地中,箭靶不断地响起“啪啪”的中箭声。

直到天色渐晚,朱由检才准备返回衙门休息。

不过这时、一深一浅的脚步声出现在了他身后。

“殿下”

陆文昭的声音在朱由检身后响起,而朱由检见状也知道陆文昭有事情要说,因此继续射箭:“起来吧”

陆文昭作辑收礼,随后对朱由检道:

“北直隶一带的卫所情况已经搞清楚了。”

“说说吧”韩景略头也不回的继续射箭,偶尔还挑战了一下高难度的连珠射。

陆文昭见状、便拿出一卷书双手递上、回应道:

“北直隶一带,眼下还有三十四个卫、十六个所,六个营,纸面上有22万4400人。”

“不过下面的人去看了一下,除了蓟镇吃空饷在四成左右外,其余卫所基本已经名存实亡,每个卫只有几个百户的兵力,十六个所更是凑不齐六千人。”

“蓟镇空饷四万么”朱由检射出一箭,轻嗤道:

“也就是说、北平都司的卫所兵加上蓟镇兵马,还有上直二十六卫,京营,北直隶的兵马在54万9000人”

“纸面上、应该是这样”陆文昭不好把话说绝,而朱由检听后却心里忍不住摇头。

近五十五万兵马,结果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中,连皇太极麾下六万人都拦不住。

“按照你的话”朱由检把弓递给了旁边的小太监,用布擦了擦手道:

“整个北直隶的卫所,连十万人都拉不出来”

“应该是这样的”陆文昭有些艰难的回复着朱由检,而朱由检却道:

“蓟镇的兵马,我记得眼下是四成吃空饷,那么蓟镇只有五万人左右对吧”

“不足五万,因为援辽战死了四个营的兵马,因此眼下只有四万人左右。”陆文昭说出了真实蓟镇人马数量。

这数量一说出之后、朱由检心中也就跟明镜一样了。

只有四万人的蓟镇,眼下却吃着八万六千人的军饷,也就是空饷近五十万两。

加上京营、上直二十六卫,整个北直隶每年的军费支出,最少是三百万两。

三百万两就养了这些个酒囊饭袋还不如养辽东呢

朱由检被气笑了,不过这样的北直隶,更容易实施他的想法。

首先就是要把蓟镇手中的密云、怀柔、昌平三地兵马给裁撤,或者补充到永平去。

永平门户就是山海关,密云三地的能战之兵,应该能有了万余人。

这万余人加上昌平原本的驻军,完全可以成为支援辽东的部队。

至于自己手上的七卫一营,可以按照计划、把通州的左右两个卫给裁撤,再换下昌平、密云、怀柔一带的三卫二所两营。

这么换下来,就可以省下两个营的七万多两军饷,并且还能收获大量土地。

“当年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北直隶军户田是一户多少亩”

朱由检突然开口询问,而陆文昭知道自家殿下这段时间在处理卫所的事情,所以早就把卫所制了解了一个遍。

因此在朱由检开口的同时,他脑中就过了一遍,随后回答道:

“国初、太祖高皇帝为全国定下一户十到五十亩不等的军屯田。”

“北直隶、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北方第,军户一户可以分到五十亩军屯田。”

“国初、军屯田每顷应纳粮12石,后定为顷纳4石,只是正德年间开始,卫所的纳粮已经不足了”

“五十亩”听到陆文昭的话,朱由检算了一下,刨除石匣营那两个营的营兵,五卫两所是三万户,也就是一百五十万亩耕地

这样庞大的耕地数量,让朱由检眼前一亮,更是呼吸沉重了起来。

这些军屯田只要能动手,那么他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说白了卫所制已经败坏,军屯制度虽然在历史上经过了近两千年的考验,但要想重新弄好军屯制度,必须向外拓展。

大明国内的军屯,早就被那些卫所的官员给侵吞的差不多了。

就如眼下的这一百五十万亩军屯田,属于军户的恐怕连三分之一都没有。

动手厘清军屯田,把贪赃枉法的卫所军官给软处理,哪怕不能抄家,但收回来的田地也可以为御马监所用。

即便不能为御马监所用,但只要把田发给百姓,然后按照朱元璋定下的每顷十二石粮食,也能每年收上来十八万石粮食了。

这只是北直隶三十四个卫、十六个所中的一个小现象。

如果能把北直隶的军屯田都厘清,那就能多出近千万亩军屯田,每年能为大明贡献一百年。

如果将每顷十二石,增加到三十石,那么千万亩耕地能贡献三百万亩军屯粮。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陆文昭道:

“我这次回京、会请皇兄扩大南镇抚司的人数,你做好准备招募人马,这次应该能把南镇抚司人数从三千人提升到八千人左右。”

“卑职知道该怎么做,多谢殿下”陆文昭听到这个消息,连忙行礼,而朱由检也一摆手道:

“行了、别做这些虚礼,明日卯时和我一起前往京城,所有招募的锦衣卫,只要可以出差,立马派往山西、甘陕、山东等地。”

“遵命”陆文昭点了点头。

朱由检见状,便走向了御马监衙门,脑中思绪万千,随后直接走进书房,开始对卫所制厘清书写了一份详细的奏疏。

相信只要把利害说清楚、好皇兄只会支持他,不会阻拦他。

天下军屯田八千九百余万亩,如果能全部厘清,按照每顷三十石,每亩交46斤粮食的话,那么一年能为大明增收的田赋是2670万石。

这相当万历年间一年零四个月的田赋收入,并且是直接交到皇帝手里的。

这些粮食要是屯起来,那么即便明末大旱,三年也能囤下八千万石,足够赈灾。

即便不用来赈灾,按照北直隶的粮食市价卖粮、也能得到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

军费不是不够吗明朝不是因为财政崩溃,养不起军队而灭亡的吗

这每年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的额外财政收入,足够大明养三十多万像戚家军、白杆兵那样的精锐。

这样的三十多万精锐,朱由检完全可以闭着眼睛打遍全世界

只要后勤跟得上,好皇兄就是日不落皇帝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