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家兄朱由校 > 第九十二章 大仇得报

第九十二章 大仇得报

“万岁、李康妃娘娘,似乎是忧虑而薨”

哕鸾宫仁寿殿内、当太医院的太医院使颤颤巍巍说着这句话的时候,朱由校心中是十分惊讶的。

“没有下毒的痕迹”

“回万岁、并没有。”太医院使小心翼翼回礼,而旁边的王安上前一步道:

“万岁、康妃娘娘薨逝,乐安公主年幼,应该”

“八妹年幼、就交给庄妃娘娘照顾吧。”尽管心中对于李康妃恨之入骨,但是对于朱由校来说、对于刚过生辰,不过九岁的朱徽媞却具有同情心。

不怪朱由校心软,他这十六年走来,六个兄弟、九个妹妹中,只有朱由检和三个妹妹活了下来。

分别是十岁的宁德公主朱徽妍,九岁的遂平公主朱徽婧,以及乐安公主朱徽媞三人。

因此、对于他来说、他对于自己仅剩下的四个亲人十分在意,尤其是唯一的弟弟朱由检。

他的这种亲情感,在王安听到后十分理解,毕竟诸多皇子皇女也是王安看着长大的,他们夭折时,王安也难受得紧。

不过本着为了朱徽媞的安全着想,王安又小心翼翼道:

“康妃娘娘与庄妃娘娘关系不好,要不要换一下”

东李西李有仇、这是整个顺天府都知道的事情,很难保证李庄妃会对死对头李康妃的女儿好好照顾。

不过朱由校听后,却叹气道:

“庄妃娘娘能养出弟弟那样的俊才,想来也不会迁怒于一个小女孩的。”

“奴婢领命。”见朱由校不改想法,王安只能应下。

不过在他应下后,朱由校却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对王安和太医院使道:

“康妃娘娘与皇考生前关系亲密,传旨给皇五弟由检,着他命人在庆陵附近找一处宝穴修建陵寝,由工部节慎库出银二十万两。”

“另外由宁德公主朱徽妍在几筵殿守灵,再传告百官、有想要祭奠者可自往。”

“奴婢臣领命。”王安与太医院使纷纷行礼,而朱由校见状,也一摆手叫两人退下了。

等人走之后,他走到了养心殿的窗前,看着殿外的风雪、嘴角扬起了一丝高兴的笑,但他却不知道一场风波正在密谋爆发。

李康妃的死、很快就传遍了外廷、而消息送到朱由检那边时,已经是午后了。

得到李康妃死讯的朱由检并不意外,因为李康妃的死,本来就是他叫陆文昭下的手。

虽然是文科生,但想要一个古代人死,并且叫这个时代太医看不出来的办法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他没有想到、李康妃会死的这么快,而且会死在这个节骨眼上。

“万岁有口谕给殿下,命殿下在庆陵附近找一处宝穴修建陵寝,由工部节慎库出银二十万两。”

小太监见朱由检不回话,继续说着京城那边传来的意思。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回过神来,韩景略抬手示意小太监退下,而他也躺回了床上,被褥盖好自己后,才闭上眼睛在脑海中盘算了起来。

“李康妃和争国本的郑贵妃是一伙的,虽然百官厌恶他们,但是在政治上来讲,李选侍的死,必然会扰乱内廷的和平。”

“文官会开口询问,不管是哪个党派,和李康妃有没有仇,他们都会开口询问李康妃的死。”

“现在我要做的、应该是表现的急切。”

“这两个月以来,我太亮眼了,接下来最好在兵马练成前低调些,把我从百官眼中摘去”

想清楚后、朱由检翻身起床:“来人、更衣”

随着他开口,三个小太监走了进来,为他更换了一套蓝色的圆领袍,披上了大裘。

“派人告诉杨给事中,李康妃娘娘薨逝了。”

“奴婢领命。”穿好衣服的一个小太监领命退下了,而朱由检则是坐在了正厅,面前放着一个铜制的小火炉。

过了一刻钟、急促而熟悉的脚步声再次响起,朱由检不用抬头都知道是杨涟来了。

这倔老头的脚步声,近一个月以来,朱由检都听熟悉了。

整个军营只有他的脚步声又沉又重,还走的贼快。

“殿下、李康妃娘娘是怎么薨逝的”

尽管杨涟在万历、泰昌时期,都和李康妃互相看不惯,但得知对方死后,杨涟还是有些紧张。

他紧张不是因为李康妃死了之后会有人怀疑他,而是担心大明朝的局势。

李康妃是谁的人不用多说。

眼下她死了,那么曾经叫人试图杀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郑贵妃会不会是下一个

郑贵妃可不是李康妃、没有什么儿子。

郑贵妃的儿子,朱由检他们的好三叔朱常洵可还在洛阳活着呢。

另外万历皇帝也不像朱常洛一样只有两个儿子,而是生有八子、夭折三人,存活五人。

尽管只有朱常洵是郑贵妃亲生的,但这种时候,肯定其他三个王爷也会上疏询问缘由。

不止是他们,还有其他大小藩王也会上疏。

尽管大明的养猪政策很好,但眼下朝廷在内地的兵马,能打的早就调到辽东了。

一些野心勃勃的藩王趁着朱由校年幼而借口“清君侧”起兵的这种可能,并非不会出现。

即便是崇祯二年那样的局势,唐王朱聿键都能在短时间募兵数千,更别提其他老牌藩王了。

只要藩王有决心,有能力、有银子,有粮,就能在极短时间拉起一支人马。

杨涟的担心不是无端放矢的,而对于他的担心,朱由检却心知肚明:“杨给事中先坐下。”

朱由检知道、在其他文臣那里装可以,但在杨涟这里不行。

这小老头不说把自己摸透了,但也摸了三分熟,自己想要演戏就要做好被揭穿的准备。

所以对于李康妃的死,他表现得很平淡。

在杨涟入座后,朱由检示意人上茶,随后才开口道:

“李康妃娘娘的薨逝,对朝廷和内外廷都不是好事。”

“我明日前往京城,但是皇兄也下了口谕,叫在庆陵附近修建李康妃娘娘的陵寝,工部出银二十万。”

“这次回京,我估计是半个月回不来了,因此想请杨给事中在负责督造皇陵的同时,先从御马监拿银子把康妃娘娘的陵寝弄起来。”

“这”听到这话,杨涟噎住了。

他是想叫朱由检在这里主持大局,自己前往京城一探究竟的。

但是眼下朱由检的话叫他难以反驳,因为他刚才还和朱由检聊了北直隶裁撤卫所的事情。

他总不能才过去几刻钟就打自己的脸吧

无奈、他只能在心底叹了一口气,作辑道:“老夫义不容辞。”

“可把你个老小子稳住了”见杨涟会留在昌平,朱由检就不怕了。

历史上李康妃差点被烧死,就是杨涟这小老头第一个上疏的。

他要是回了京城,局面肯定能稳定,但是保不齐就能把线索引到朱由检自己身上。

这个可能很低,不到千分之一,但即便只有千分之一,朱由检也不会让这种可能性有出现的机会。

“明日石柱的秦良玉夫人会领三千白杆兵前来,我与她们的路线不同,恐怕难以遇上。”

“若是杨给事中有时间,可以帮我接待一下老夫人,毕竟马宣抚使的死,也是因为皇祖父派出的内宦矿监导致的。”

说到这里、朱由检也是暗骂自己那个曾祖父。

万历收矿税的手段粗鄙,叫人难以心平气和。

那些派出收税的太监,大多在收矿税时盘剥百姓和地方官员,而秦良玉的丈夫,一个参加了平播州之役的骁勇将军,就是被万历派出去石柱收税的内监邱乘云诬陷、而病死狱中的。

大明有好也有坏,其中最坏的一点不是皇帝不理政,而是忠臣良将总会隔几十年被害。

朱元璋对文武的屠戮,大多都是因为贪官污吏和为了天下太平,为了子孙位置。

但朱祁镇、朱翊钧这两人、一个杀于谦,一个放任党争将戚继光、戚家军、李成梁等人纷纷诬陷,非死即伤。

马千乘一家可以说是为大明尽忠的典范,结果被一个邱乘云这个太监勒索一万两银子拿不出,就被诬陷致死。

相比较之下,即便马千乘被污蔑致死,而且秦良玉有造反的实力,但秦良玉一家,却在之后陆续为明朝战死数人。

因此对于朱由检来说、目前他都觉得对不住的,便是秦良玉和戚金。

除了他们、不知道还有多少因为矿监和党争而死的人,朱由检算不过来,他只能照顾到自己能照顾到的人。

所以请杨涟接待秦良玉,是他在礼遇上能做到的一件事。

至于杨涟,虽然他对武将没有好感,但也没有恶感。

朱由检的话一说出来之后,他便作辑道:

“殿下所请,老夫不敢推辞。”

“那便多谢老大人了。”朱由检也用上了尊称,而杨涟见没有了事情,起身就准备走。

不过在转身要走的时候,他又折返了回来。

朱由检还以为他要说些什么,却不想他转身端起那杯被小太监们泡出来的贡茶就尴尬笑道:

“这贡茶、便是老夫一年也喝不上几次,便带走了”

“”这一秒、朱由检有些绷不住了,只能强憋着笑意摆手道:

“老大人尽管拿去,我之后再叫人送一斤贡茶给您。”

“那老夫便告退了”可能是察觉自己的做法也有些不妥,杨涟顶着个大红脸,端着那杯茶快走出了御马监。

他前脚跨出御马监衙门,就听到了后面传来了朱由检大笑的笑声。

“这个杨涟真的是唉”

朱由检笑的肚子疼,旁边的几个小太监也是忍不俊禁的偷笑。

只是他们还在笑着的时候,又是一道脚步声传来,走进御马监衙门后院的是一头雾水的曹化淳。

他看着笑的很开心的众人,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好笑的事情,而朱由检见到他也笑着摆手道:文網

“化淳、说说吧,那燕山所安置的流民和蜂窝煤窑怎么样了”

见朱由检问这个,曹化淳作辑回应道:

“燕山所安置百姓已经住上了搭建好的临时屋子,另外官学的选址也确定了。”

“蜂窝煤窑按照殿下您的命令,已经在旷野搭棚率先生产了,临时参加制作的民夫妇孺有三万七千余人,每日可做出三百余万个蜂窝煤,每个人都按要求戴上了三层棉花口罩。”

说到口罩这个词的时候,曹化淳看了一眼朱由检,不明白自家殿下哪来的这么多新词。

“把燕山所官学的地图拿出来我看看。”听到曹化淳的话,朱由检也站了起来。

旁边的小太监见状,连忙搬来了一张桌子,而曹化淳也把确定社学地点的地图掏了出来。

地图平铺在桌上,立马将昌平一带的模样展现在了朱由检眼前。

昌平、红桥、帝陵、燕山大营,燕山所

种种地方被标注,而所谓的燕山所,便是昌平二十多万亩荒地分别安置流民的村庄总称。

曹化淳指着地图上标注了村庄和社学的地方说道:

“殿下您看、燕山所眼下一共一个所,十二个镇,九十四个乡,安置军属、流民二十二万四千六百零七人。”

“燕山所之后会建成一个宽四里、长六里的夯土墙,但其中除了生活一千户的兵马外,剩下的地方就是众多孩童的官学。”

曹化淳的话里,描绘了一个巨大的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