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翻译官 > 关于纪媛媛的一篇新闻

关于纪媛媛的一篇新闻

法国的教堂建筑也非常值得一看。绝大多数法国人税后收入在1500至2000欧元左右,但福利非常好,缪娟家在梅兰市,是个山区小镇,却有3架直升机供市民急诊等使用。法国税负很重,缪娟公公每年都把收入中的一部分给自己的三个孩子,以合理避税。

无论买书与否,都该去感受一下巴黎街头书店。

法国的教堂建筑也非常值得一看。

在当时的想象中,法国等于浪漫。

法国人喜欢阅读,但交流少。

第一眼的法国很精彩

缪娟学法语,纯属偶然。像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一样,缪娟不知道专业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在当时的想象中,法国等于浪漫、法国菜加葡萄酒。考上大连外院,从abcd开始,认识了第一个法国人――老贝勒。

老贝勒是个外教,文学博士,拿法国大学和政府双薪,真名叫莫莱贝尔纳。老贝勒的耐心惊人,他一句不会,却能把课上得风生水起,他教大家排练莫里哀的戏剧,每次演完,他都带着大家给自己鼓掌,“那一刻,他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优雅的”。

一年后,老贝勒去广州的大学教书,同学们早早起床送行,缪娟去得很晚,她成绩一般,与老贝勒接触也不多,但刚到车站,老贝勒远远地就向她招手,喊着:“谢谢你来送我。”没有被忽略的感动,缪娟至今难忘。

翻译官眼中的法国

毕业后,缪娟留在大学工作,业余时做翻译官。一次,拉法兰总理来访,中方代表问能否在沈阳建领事馆,法方一位大使立刻说:“如果把沈阳地铁项目交给法国公司,并批准成立法语联盟学校,那么明天沈阳就会有领事馆了。”中方代表没有表态。拉法兰马上说:“全世界都说中国人会做生意,没想到我们的大使到中国没几年,也成商人了。”事实上访问前,法方已正式提出地铁项目等要求,但中方未同意,没想到见面时法方居然以建领事馆为条件要挟中方,这是非常失礼的,拉法兰迅速打圆场,他说得很巧妙:一是告诉自己的大使,赶快闭嘴;二是把原因推到中方头上,他们的大使本来没问题,是中国人太会做生意,他被传染了。那样短的时间,如此快的反应速度,缪娟叹为观止。就这样2005年缪娟的上引起轰动。

法国人只是表面浪漫

2007年缪娟嫁到法国,过程平淡无奇。

“其实,他们只是表面浪漫。”让缪娟惊讶的是法国人彼此很少往来,兄弟间也很淡漠。在法国,餐馆价格非常高,下馆子是大事,不像中国人请客时那么潇洒。但也没有传说中那么抠门,aa制的情况并不普遍。和中国人亲疏概念不同,法国人认为配偶第一,孩子第二,父母第三。上菜时,他们先给配偶夹菜,然后是父母。缪娟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婆婆来访,丈夫说:“您住旅馆吧,我付租金。”

懒人特别多的地方

法国人的懒,让缪娟大开眼界,包括她的先生下班后任何手机都不接,哪怕是老板打来的。法国法律规定老板不能开除员工,而给员工降薪,其法律程序也非常复杂,所以老板不敢轻易得罪员工。“一单活交给法国人,耽误一两个月太正常了。”做任何事都要预约,比如看牙医,5月份预约,8月份才能见到医生;冬天打疫苗也要提前3个月预约。企业如此,政府也如此。甚至到银行取钱也要提前3天预约。但法国人却觉得很正常,大家都效率低,所以也不好埋怨别人。他们喜欢罢工,一条路没修好,公交就罢工,因为工作难度增加了,罢工成了法国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劫富济贫的体制

法国税负世界第一,以缪娟家为例,她先生结婚前60收入上税,婚后减为50,但缪娟也工作,仍按60交税。一算账,不工作反而更划算。在法国,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政府免费养两年,还提供就业培训,两年后如果有充足理由,政府还会继续养着;如果没理由也不要紧,政府提供税前1200欧元的失业补助,足够日常开销和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