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
磨难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杰出的人都是能够经受各种磨难的人。
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自动承担更多的责任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敷衍了事的工作会伤害你的雇主,但受伤害更深的是你自己
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是很稀少的。很多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在推诿、偷懒、取巧中应付着每一天。其实,生活需要的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
致加西亚的信
在我所知道的所有的与古巴有关的事情当中,有一个人的不朽形象始终让我无法忘怀。
年,美西战争爆发之后,美国需要马上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但是加西亚将军隐藏在古巴的崇山峻岭之中。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藏身地点,与他联系上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战事的发展,迫使美国总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与加西亚将军联系上。
这可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有人向美国总统麦金莱推荐了一个人,推荐人说:“我们的军队的人,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将军的话,那么非他莫属。”
于是,他们将罗文叫了过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将军的信。那个名叫罗文的人,拿了信,将信装进一个油纸袋里,打好封,吊在胸口藏好就出发了,三个星期之后,他徒步穿越了一个危机四伏、战火纷飞的国家,将信交到了加西亚将军手上。罗文送信的细节与艰辛都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美国总统将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加西亚将军在哪”
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一座不朽的丰碑,放在每一所大学校园里。对于年轻人来说,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那些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需要一种敬业主动的精神。对于上级交给的任务,能够立即行动,全力去完成,才是让人敬佩的年轻人,就像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一样。
如今,当年的加西亚将军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我们还能遇到其他的“加西亚”。战争年代需要罗文这样的人,和平年代更需要。在一家人数众多的大企业,大部分人碌碌无为,要么没有能力,要么根本不用心。这太令人吃惊了。
可以说,懒散拖沓、没有激情、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已经变成了一些公司里的常态。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除非你苦口婆心地劝解、威逼利诱地强迫,否则你真的拿他们没招,当然了,你可以祈求上苍,派一名天使大姐相助,否则,这些人有的是闲工夫混时间。
不信的话,我们来设置一个场景,做个试验:
比如,你是某公司的老板,你正坐在办公室里。对面有6名职员正在等待你来安排任务。你随意将其中的一位叫过来,对他说:“请把克里吉奥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可以查一查百科全书。”
他会怎么表现呢他会直接了当地回答“好的,马上去办”吗
我敢跟你打赌,他绝对不会,他会用满带疑惑的表情看着你,然后接连不断地提出:
克里吉奥是谁
这个人还在世吗
我需要查哪套百科全书
那套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按照程序,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叫乔治去做呢
这件事急不急
我们为什么要查这个人
我敢以10倍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之后,解释了如何去查那些资料之后,以及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这位职员才会走开,别以为他走开去查阅了。如果他有助手的话,他是去吩咐助手帮助他查了。他的助手也不可能是像罗文一样的人。于是这名职员会回来告诉你,查不到克里吉奥。当然,我也许会输掉赌注,但是那样的几率太小了,我相信自己不会输掉的。
事实上,如果你是个聪明的家伙,就不应该对那名职员解释,克里吉奥编在哪部百科全书里。你应该面带笑容地说:“算啦,我自己来。”然后就自己去查了。
这种被动的做法,这种品质的恶劣,这种意志的薄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将我们的社会带到互相推诿,不干实事的危险境地。
如果你不能自动自发为了自己,而又怎么能期待他人能够自动自发地为你呢
表面上看来,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几个不可或缺的职员,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刊登一则招聘一名速记员的广告,应征的10个人之中,会有八九个人不会拼也不会写的,更可怕的是这些人甚至认为不会这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能指望这样的人把信送给加西亚吗
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指着一名职员对我说:“你看那个职员。”
“看到了,怎么了”我不解地问。
这名总经理摇摇头说:“这个人是个精通业务的会计,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市里办件小事,他或许能够完成任务,但是他非常有可能中途走进一家酒吧。而到了闹市区,他甚至会完全忘记自己来干什么的。”
你能派这样的人把送信给加西亚吗
最近,我们经常会听到许多人大发同情心。他们对那些“收入微薄却毫无出头之日”以及“仅有温饱却无家可归”的人表示同情,同情者会觉得那些雇主丧尽天良,从而将他们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这些人难道没有看到有些老板如何从满头黑发熬到了白发苍苍即使老板们再苦口婆心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员工勤奋起来;这些人难道没有看到有些雇主是如何以最大的耐心容忍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员工。
在任何公司和企业,经过一段时间,都会做一些常规性的调整。公司和企业的负责人经常会送走那些对公司没有什么贡献的员工,同时也迎来一些新的成员。无论公司和企业的业务如何繁忙,这种调整一直在进行着。当经济危机来临之际,就业机会不多的时候,这种调整非常有效。这种常规性的调整,让那些懒懒散散、马马虎虎的人另寻他路。这种常规性的调整,让那些敬职敬业、自动自发的留了下来。公司和企业是要盈利的,因此每个老板都期望留下那些最优秀的员工那些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十分精明的人,这个人虽然不笨,但是缺乏创造能力,对他人来说没有多大的价值。并且他总是偏执地认为老板正在压榨他,或者有压榨他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