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中……
  顾安民从字典厚的日历中,撕下10月1号,看到10月2号旁边的字体,“中秋?”
  当即跑进食堂,找到施工终止后,给众人做大餐的大婶们。
  “有办法制作月饼没?”
  “有,古法月饼!”
  “搞起来!”
  …………
  家北,是十里营人对北方田地的称呼。
  这里种着一望无际的庄家,有花生、大豆、玉米……
  地势连绵起伏,延伸到十里外的一条大河。
  10月份,秋高气爽,但穿梭在叶子枯黄的玉米地里,依旧令人感到闷热难耐。
  汗水夹杂着灰土,划过被叶子割出的细微伤口,麻痒刺痛不一而足……
  刘畅快速掰完一垄玉米,站在田埂上擦擦汗,刚要钻进令一垄,蓦然发现有个壮汉骑车而来。
  面孔格外熟悉,“马老师?”
  “嘿,刘畅,我去你家,邻居说在家北掰玉米,我就跑来瞧瞧,没想到还真找到了,喏,咱们学校发的月饼,中秋快乐!”
  壮汉放下两个纸质包装盒,挥挥手,“我去下一家,干活注意安全!”
  不消片刻,自行车消失在玉米杆遮掩的田间小道中……
  刘畅拿起包装盒,发现上面印着'天工坊'三个大字。
  而下面则是:
  十里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
  打开包装,两层做工精致,被纸盒包括的月饼,呈现在眼前,香气扑鼻,夹杂着肉松、水果等味道,一层五个,一盒十个。
  刘畅下意识拿出一块,咬上一口,“唔,好吃!”
  “咦?哪来的月饼?”刘父从另一垄玉米杆中钻出,似乎闻到香气,快步走过来。
  “学校发的。”
  “学校还发月饼?嚯,味道真不错,比你母亲在中心街打的月饼好吃多了。”
  “还有一盒呢。”
  “别吃了,回去也让村里瞧瞧……”
  这一天。
  无论下地干活,还是在家里手搓玉米、棒砸大豆秳的学徒,均收到来自培训学校的特别礼物。
  而这年头,邻居家有点好吃的,大多会给关系好的邻居送上一点,比如水煮蜗牛、蒸的马蜂菜、蒸的面条菜……
  学校发的月饼,连同单独包装纸,走亲访友,四散开来……
  “爸,你卷我铺盖干啥?”
  “晒晒被褥,回头送你去上学。”
  “我高中都毕业了,还上哪门子学?”
  “瓦工学校!”
  “我看你是想吃月饼!”
  “欠抽!”
  孙垓(村)。
  孙兴决定改行养猪后,便住在砖厂宿舍,每天上午听听养殖技术培训,下午坐在宿舍门口发呆,晚上再欣赏顾安民讲课。
  日子过得倒也逍遥。
  但学校放假,水泥厂又被张海管着,最终不得不搬回村里。
  然而,跟村里关系已经闹掰,家里又冷冷清清,令其生出一种格格不入感。
  尤其是……
  “中秋啊!”
  以前中秋,可是兄弟几个围在一起,乐乐呵呵,一大家子共同度过。
  而如今……
  感叹中,大门被敲响。
  “谁啊?”
  “我,二牛。”
  “牛哥,您怎么来了?”
  “喏,大泽产业园发的月饼。”
  “大泽产业园?”
  “对啊,你是投资者,五盒,走了,我还得去张庄。”
  “……”
  孙兴双手接下包装盒,略带茫然的回到屋内,顺手拆开……
  闻到香气,咬一口月饼,再环顾空寂的房间,忽然泪流满面。
  另一边。
  解除武装,扛起镰刀锄头的民兵们,也受到中秋礼物……
  ……………
  10月5号。
  张伟与两位老会计返回,带来两车清单上的机械设备。
  贷款已经到账,三个人再次杀乡县城,注册筹备许久的五家公司。
  而在砖厂办公室。
  顾安民稳坐在新买的真皮靠背椅中,背后站着五名身穿黑色劲装,脸戴夸张墨镜,体型犹如巨熊一般的壮汉。
  旁边办公桌上,散乱摆放着几十支管材,某些部位上,还刻印着'汉阳造'等字体。
  办公桌下,则是四零火、木柄轰隆隆……
  前方。
  一位挺着啤酒肚的男子,与十几名精壮汉子,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
  “请问,顾建军在吗?”
  “他跑路了,现在大泽归我管,有啥事?”
  “抱歉,打扰了。”
  “站住!”
  “大哥,我们只是找顾建军要账,真不是来砸您场子的。”
  “找顾建军要什么账?”
  “半年前,我们从这订购一千五百万红砖,用于建造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