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策倒也谈不上,不过对于渡过淮水嘛,已是有数分把握。”
  一时,袁耀信心满满地说着。
  再诸将面前,保持了自身计划的数分神秘感。
  ……
  南岸。
  依托岸边所绵延的数里地内,便是扬州军大营。
  自从袁军率部气势汹汹抵足淮水已北时,扬州刺史陈温便遣军前来于此屯驻,意图以淮水天险为阻隔抵御袁军的进攻。
  并且,他还放心不下,特意抵临前线亲镇于此。
  听闻前数日袁军阵间军心有所浮动,诸将都意欲趁机撑船渡河,趁机攻杀袁军大营。
  但陈温却是以谨慎起见,下令各部依旧紧守大营,按兵不动。
  当近日来袁耀曾被水贼掳掠的消息传出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或许是错失了大破袁军的良机……
  一时间,陈温当真是追悔莫及!
  只是,如今袁耀已经逃回,稳固了军心,战机已失。
  他也只得继续号令各部加固营垒,时刻巡查岸边各处防线,以防袁军强渡。
  而自从袁耀率众大放南征的风声以后,陈温便整日忧心忡忡,仿佛如坐针毡。
  为何会如此忧虑呢?
  概因实在是袁氏势力贯绝南北各州,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保不准各州郡间便有响应之人。
  势力之强盛,与之抗衡,由不得他不担忧。
  而就在此危机四伏的关头,却忽然好似迎来了转机般。
  这日傍晚。
  正逢落日缓缓朝着西方落下之时,淮水之上一艘艘快船接踵而来,急剧的向扬州军大营行进。
  待距离南岸约莫只剩下二三十余里时,水贼头领周泰才派遣使者撑着小船先行上岸参见扬州刺史陈温。
  ……
  “什么?汝是说,你家头领愿意举众归降于我?”
  营帐之间,扬州刺史陈温正襟危坐于主位上,面见着周泰所派遣而来的使者,当听闻使者的来意后,面上陡然露出难以置信的惊色。
  周泰竟然要在此关键之间率部归附?
  这颇让他感到意外。
  周泰此人,陈温作为刺史,自然是有所了解。
  自在两载前,他便聚拢一批人横行于淮水四周,以抢掠周边十恶不赦、为富不仁的人为生。
  一来二去间,周泰除暴安良的名声自然得以有效传播。
  而归附于他的人数也在持续上升。
  时日一久,周泰麾下所聚拢的势力也是越发强盛起来。
  周泰率部活动于淮水各水系,凭借于自身所擅长的得天独厚的水战优势,与所讨伐的官军周旋,屡屡挫败官军的进攻。
  自上任以后,陈温胸怀大志,意图肃清州郡内匪患,自然不会对周泰这一支实力不弱的水贼无动于衷!
  他亦是数次组织过军力围剿,可惜却均已失败告终。
  既然军事上无法取胜,他亦是采取怀柔招抚的策略。
  可周泰却依然断然拒绝了招安。
  也正因为如此,现忽然听闻了周泰愿举众归附,陈温却反而面露不解之色。
  周泰为何如此?
  充斥着内心的总总疑惑,陈温板着脸色,直视着来使,肃声道:“本刺史以前曾数次招抚周泰,他那时断然拒绝归附,为何时至如今,却举众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