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理作为管家,为人稳重有余却缺少一点主见,因此对陆仁的产业调配到也言听计从。此刻听完陆仁的解说之后荀理指着地图上的一块地方问道:“陆令君,此地尚空,不知当种何物?”
陆仁笑道:“你别以为这是寻常织机。这种织机是我改良过的,精熟之后织帛的速度可以比以往的织机快上数倍,而且织出来的丝帛布匹也远比旧式织机要精细得多……”
————————————————————
陆仁笑而摇头:“不必不必,人多了反而不方便。再说我不是已经多带了两个书僮和一个小侍女在身边吗?”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颍川书院最初只是荀氏名下在阳翟的一所别院,后来会天下闻名诂计也出乎了荀氏宗族的意料之外。真正说起来,许昌西面的颍阴地区才是荀氏家族的祖业所在。
说着向某个随从招了招手道:“你跑一趟,去我的驿舍找下婉儿,让婉儿把行李中一卷用白、黑、蓝三色带绑着的图样找出来给我。”
(瓶子其实挺烦周末的,动不动就会被狐朋狗友们拉去喝酒唱k,昨天散场回家已是深夜十二点多,周六的更新是来不及了,所以睡醒之后狂码了六回……也算是在本周的推荐之下再加把劲,下周诂计成绩就会不怎么样了。无耻求票票,求推荐,求票票!)
陆仁身边的荀氏子弟是年过四十的荀理荀明直,这种人类似于荀氏一族的管家,而荀彧曾明明白白的告诉荀理,要他一定要完全听从陆仁的调配,切不可擅作主张。
其实在许昌这片地方推广屯田制与正确的水稻种植,想不遇上些阻力是不可能的。陆仁应对的方法是一方面用高压强令,强行使各屯都按正确的方法去种植水稻,另一方面就是选取了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荀氏这里作为“样板村”。
陆兰捧起玉环看了看,随即向曹昂恭身行礼道:“谢子修公子之赏!”
可惜催行的鼓点响起,曹昂必须上马出征。翻身上马后,曹昂在马上向陆仁拱手一礼,又向陆兰露出了个很怪异的笑了笑,这才调转马头策马而去。
陆仁在这里细细的解说,而他的身后却另有一个荀氏子弟拿着竹简与笔,细心的把陆仁所说的都全部记录下来……荀氏中识文断字的人多得是,陆仁向荀彧讨个书吏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如此一来陆仁还乐得不用自己动笔呢!
护卫领命而去。荀理与陆仁也见过好几回的面了,现在见陆仁还是和最初相见时那样,身边就是一个婉儿和少量随从,忍不住开口道:“令君请恕我直言,令君主理许都屯田政事奔走终日,虽说有婉儿姑娘随行照顾您的饮食起居,可令君身边的人是不是也太少了点?若令君不嫌弃的话,不如就从我荀氏中挑几个勤快的婢女随侍左右吧?”
荀理闻言哑然,心说就你带的那三个小屁孩哪里像是书僮和侍女?人家的书僮是寸步不离的跟在身边,你却是一到地方就让这三个小屁孩去读书写字,其中的小侍女还让婉儿教习音律,另外的两个一大早的就得起来扎马步练武艺……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既然是婉儿的拜兄回礼,曹昂到也不用客气什么,所以只是向陆仁笑了笑。再看了看身边的小陆兰,曹昂这个已经有了“萝莉控”思想的家伙也泛上了一股怪怪的感觉,在身上摸索了一下之后摸出一枚玉环递到陆兰的面前道:“兰丫头你既随陆兄之陆姓,换言之也算是陆兄之妹了吧?我与陆兄深交,对你这个陆兄之妹早就该有点见面礼的,那这枚玉环你收下吧。”
天空中正下着霖霖细雨,两个身着蓑衣的护卫支着一块大雨蓬,陆仁便在雨棚下向这里的屯长与荀氏子弟指点道:“喏,这一带的地形去冬我就已经和你们说过。这中间一大片是农田,这里种值水稻,这两百顷种粟;西侧的丘陵种植一定数量的茶树、果树,其余的旧有树木就不要去动它了;还有这一片不要种稻粟,全数种植桑树;丘陵下面的这一条长廊田地种植菜、豆……”
想到这里,陆仁却又望向了宛城的方向,心中暗道:“曹操的粗大腿不是那么好抱的,得有个曹昂顶一顶我才行,所以现在只希望曹昂那里别出什么问题,粗大腿和小粗都都平平安安的回来才最好……”
其他的地方主要只是种植水稻、蔬菜与蚕桑、麻这些基础农作物,唯独颍阴的荀氏这里有相对较为全面的农业体系,像茶、果树、油豆这些经济性作物目前就只有颍阴这里才有……当然不是说别的地方就没有种植,而是指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且有完整的生产链。
对一般的现代人来说,每当提起颍川荀氏的时候,很可能就会直接想起荀氏家族代表性的人文建筑,即位于阳翟的颍川书院,进而也会惯性思维的把荀氏定为颍种阳翟地区的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