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一百二十一回 坑无止境

第一百二十一回 坑无止境

荀彧呆立了许久,忽然顿天长叹道:“能不明白吗?受危急之命而出的诏使尚且如此,不难想像天子军中是何等的乏粮乏用。可叹我大汉四百年的江山,至今日气运竟落得如此衰败!”

最初的时候,陆仁仅仅是想找一个安稳的地头,托关系当一个无名小吏,平平安安的混完几年的日子就被雪莉接回去,然后在现代社会里继续当自己那个有钱有闲,还有天天都可以有白菜陪着过夜的大爷。这在陆仁当上比曹掾史的时候可以说已经完全达到了要求,那陆仁就不禁要问自己一句,那时又为什么要请命去进行试屯?

当然这些话陆仁可不会说出来,汉献帝现在人在安邑,也的确是陆仁从诏使口中打听出来的消息。史料归史料,变化是变化,陆仁可没少吃太过照本宣科的亏,因此清楚需要确认的事物还是得好好的确认一下才行。

“晚了,晚了……”

鄄城距离濮阳并不远,两地城廓的直线距离其实只有五十几公里,换算成汉里也就一百二十里多些。这样的距离,如果是吕布那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宝马赤兔,了不起也就是两个时辰的事。当然寻常的马可跑不了那么快,但快马信使赶一个晚上的路却也已经足够。

荀彧也没再理会陆仁,抬起脚就准备去找人做事。不过走出两步荀彧又停了下来,回转过身向陆仁道:“义浩,你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不该说的话……”

安邑在黄河北岸,今运城往东一点的地方,距离洛阳的直线距离大概有一百四、五十公里,换算成汉里是三百五、六的样子。但这只是直线距离,中间的路可不太好走,而且既有天然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若按原有的历史进程,就这一百五十公里的路,汉献帝足足走了n个月,直到七月才抵达洛阳。

可能是为了安慰陆仁,荀彧伸出手在陆仁的脊背上轻抚道:“话又说回来,你手边好像还真没有适合做这个事的人,因为你自己就不是会做这种事的人。好了,安心的去屯你的田,这里的事有我。”

陆仁带着献帝的诏使赶回濮阳时是下午时分,随意的安顿了一下诏使之后马上就派出信使前往鄄城通知荀彧。到次日的近午之时,陆仁就在濮阳城中见到了一身风尘的荀彧。而荀彧见到陆仁时的第一句话就是: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陆仁抬手一指濮阳城中的驿馆,荀彧见了刚想迈步,却被陆仁一把拉住。面对荀彧递送过来的不解的目光,陆仁只是呵呵一笑:“已经被我灌醉了,诂计不到夜里醒不过来。我酿造的那种酒荀公你也喝过,应该知道有多厉害。”

————————————————————

陆仁吐了吐舌头:“那怎么办?我最多只能是用好酒好菜的再拖上他个三、两天的,他真要走的时候我也不能拦住他吧?其实……”

一问到这个问题,陆仁就想起了自己在东阿附近看到的那一幕,还有那一张张面对着陆仁的剑锋可能会带来的死亡,却只是一片片的木然,甚至是有解脱之意的脸。好吧,陆仁承认自己去试屯的目的是想在回去之前留下点好的农耕技术,让那一类的事尽可能的少发生一点。

不过荀彧没有多说陆仁什么,只是追问道:“你有没有问过什么话?比如天子现在何处?”

“那诏使现在何处?”

荀彧点了点头,就此快步离去。而就在次日,刚刚渡过河去,准备前往袁绍那里的诏使“意外”的被流寇袭击而死于非命,当然陆仁这边却“并不知道”诏使已经死在的路上,“还以为”诏使正好好的在前往袁绍那里的路上。

“……”荀彧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味来,指着陆仁摇头轻叹道:“胡闹!”

要知道在原有的历史上,袁绍因为离洛阳近,得到勤王的诏书其实还要比曹操早。可在这样的情况下都能被曹操抢了先,现在再被曹操提前了三个月那会成什么样的情况?姑且不论袁绍是作何反应,只说袁绍手下那两位头脑最清醒的顶尖谋士田丰和沮授在收到消息的时候,只能齐唰唰的顿足长叹,嘴里面反复念叨着的就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