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13号别墅》不但要付演员片酬、器材和场地的租赁费用,以及服装、道具等费用,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在简潜的要求下,这部微电影既然属于偶像剧,那整体环境一定要符合偶像剧的气质,不能出现服装一穿就皱、道具一看就是泡沫pvc做的、演员长得歪瓜裂枣等情况。总而言之,他是将《13号别墅》当一部正儿八经的电影来要求的,其与大荧幕上电影的唯一区别,就是播放时间要短一些,只有四十来分钟。
他不希望顾达志是这种人,他希望对方是事出有因,而且是能够说服他的因,才会提前要投资款。
拍一部微电影要多少钱?在鹏城的时候,顾达志跟他详细计算过,八九千块钱就可以搞定,多一点也只要十几万,几十万已经算大制作,上百万更是绝对的大制作。
他在刚加入《华国建材导报》时,特别容易相信别人,尤其是自己的客户。客户说今年销量增长80%,他傻傻地相信,到处跟别人说谁谁谁好厉害,一年销量逆市增长80%;客户说想要在《华国建材导报》上做广告,他深信不疑,屁颠屁颠地免费服务了一年,结果什么都没落着。
他对王人杰十分失望,干脆直呼其名,不再“王公子”、“王总”地叫。
简潜要求将微电影当大电影拍,这无疑正中顾达志的下怀,令他在最初组建剧组时便奔着大电影的节奏去,使前期的各项开支也努力向大电影看齐。
简潜对《13号别墅》十分看重,否则不会一回杭城就给剧组打钱。不过,他再怎么看重,也不会随随便便把钱投给剧组,起码对方要给出一个能够说服他的理由,而顾达志所谓的“等米下锅”显然不能成为理由。
等各种空口白话听多了,他才明白过来,原来客户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十有八九是吹牛,客户所谓的承诺,说了跟没说一样,即使签订了协议,最后也很有可能会落空。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对《13号别墅》的看重,不是因为对顾达志的信任,他绝对不会回答得这么心平气和,而会直接质问对方之前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简潜没好意思告诉顾达志,他大学时曾在一部微电影中跑过龙套,这部微电影的制作费用为零。这是一部由他们班自制的微电影,演员全部是班里的同学,片酬为零;拍摄器材和场地由学校提供,同样不要钱;服装、道具由演员自备,或买或借,不计入成本。
他之所以愿意投资《13号别墅》,一是因为这部微电影的剧本很出彩,有成功的潜质,而且经过修改后十分有利于融通行的宣传;二是因为投资额度不大,预算只要一百万,融通行出七十万,王人杰出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