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在筹备上市期间,公司为了创造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吸引投资者,不断投资新项目。这些新项目基本上都是赔本赚吆喝,现在公司未能如预期那样成功上市融资,投资者的b轮投资又迟迟没有到位,新项目基本上都陷入停顿,扩招的人员也无所事事。
也就是说,他儿子的公司得到了一大批只付提成、不要工资的业务员,其中不少人还是建材行业的专家级媒体人,能够给网站直接带来大量收益。而这些人的工资,包括差旅费等一系列成本都是由原公司承担。
这时,公司董事局主席,也就是原老板、公司创办人又有新动作,他儿子创办了一家建材网站。老板打着“绝不裁员”、“让所有员工能养活自己”的名义,让所有人给这家建材网站拉业务,然后由他儿子的公司付提成。
这种明显假公济私,甚至能称得上变相转移资产的行为,自然引起了风投的强烈不满,不仅承诺领投的b轮投资不见踪影,还正式提出撤资。
“现在公司裁员,你有去处没有?要不来我这里,我准备和朋友合伙自己干,你来的话一起创业,股东算你一个。”
“谁的决定!”
风投一撤,像气球一样吹大的公司就难以为继了,何况还有一家趴在上面吸血的网络公司呢?加上纸媒大幅衰退,网媒公司的销售团队也组建完成,原公司的员工便没有了价值。
在当时的形势下,兼具媒体概念与房地产概念的《华国建材导报》无疑非常有投资价值,受到许多基金机构的热捧。
简潜真想冲到公司大闹一场,但问题是公司的算法也站得住脚,同时他也不想和公司对簿公堂,从而影响自己的声誉。
而且,比起很多公司没有任何成本的裁员,公司愿意算补偿金已经是很要面子了。
报纸的运营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纸张和印刷成本不高,客户拖欠广告款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其实非常小,以往碰到欠款时,公司只会按报纸的印刷成本进行扣除。
不仅如此,有一次他和那个网络销售因为抢单起了冲突,公司直接一板子打到简潜身上,提成也一分钱都没有,因为提成不是原公司发的,而是老板儿子的公司发的。
接下来,裁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简潜第一次燃起了一丝想要自己创业的冲动。
“我想先休息一下。”
居然挂我电话,我要投诉!
“为什么?给我个理由!客户欠款收不回来的,又不是只有我一个!”
什么叫“没什么表现”?简潜怨念深重,他其实一直想在网媒上表现的,问题是杭城有个网络销售是老板儿子亲自挖来的,每次网媒有新的产品和价格政策,对方就会在第一时间接到通知,简潜则差不多一个星期后才能拿到资料。
“这是公司董事会的决定,请尽快办理离职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