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不为曹操眼色所动,目光专注的盯视着刘铮,寻求他给出的答案。
“哦,难道走错路了,本人可是记得此处原为先帝赐给吾的将军府?”刘铮装傻充愣的对着鞠义询问道
“胡说,董太师,一心为国,怎会有谋逆之心。”鞠义脸色一变,急忙为董卓辩解,篡改先帝旨意,可是会被朝臣攻击的,刘铮未到雒阳不怕,可此时就怕被刘铮攥住把柄,联合朝廷中反对董太师之人群起攻之。
“史阿,吾命汝亲率五百护卫攻下此府,捉拿逆臣鞠义。于禁率领一千兖州兵压阵,反抗者,格杀勿论!”刘铮冷声道
听到荀彧之言,曹操、袁绍诸人都是脸色一变。曹操忙向荀彧施以眼色,而心中更是焦急,暗道在来时不是已经约定好,一定要劝刘铮与董贼相对吗?为何此时荀彧又变卦了?
“谨遵主公所命!”
可是就算刘铮如此,鞠义也无法反驳,雒阳百官都知道刘铮虽然与灵帝不和,可是灵帝在位时只定了刘铮谋逆,却未宣布收回此宅。后来一直被何进占用,在何进死后,才被董卓赏给鞠义,当时鞠义还高兴异常,以为占了大便宜,谁想到如今却成了烫手的山芋。
“太师兼大将军,没听说过。难道他比先帝还厉害?可以随便更改先帝旨意?不会他有谋逆之意吧?”刘铮戏虐的看着鞠义道
想到这里,一切迷雾解开。刘铮哈哈一笑,虎目中射出两道寒光,不急不缓的说道:“若说匹夫之勇也不为过,但董贼逆天行事,早被朝堂百官唾弃。此时只因其威势犹在,朝廷百官纷纷避其锋芒。只要吾寻得机会,奋起一击,就能击破他的威势,使得百官明白谁才是大汉真正的主人!”
说荀彧更牛,也许有些人会感到不屑,但是历史记载确实如此,他是汉末著名的战略家、政治家。为曹操阵营举荐贤才无数,其中最著名的有钟繇、荀攸、郭嘉、戏志才、陈群、杜袭等等大量人才,被曹操赞称“吾之子房”。更为曹操策划了统一汉朝北方的蓝图和战争路线,一举奠定了曹魏的根基。被后世多数名家奉为汉末至三国时第一谋士。
当年颍川书院一行收获颇大,但当时因为荀彧和郭嘉年龄偏小,而与他们失之交臂。时间一晃已经十年有余,未曾想到十年前,只有十三四岁的幼童,如今已经进入朝廷中枢,但不知是在谁手下做事。
刘铮哈哈一笑道:“吾当俯首听从文若调遣,已恢复汉统为己任。”
对荀彧来言又是另一种想法,刘铮最后一句话透露出赤裸裸的野心,陛下和太后都在,他作为一位汉室宗亲,居然敢自诩为大汉主人。与多年前,叔父荀爽之言相互对应,荀彧更加确定刘铮的谋逆之心。
直到此时荀彧目光才是一凝,两眼专注的看向刘铮。荀彧从没想到,只与刘铮见过两面,他却对自己如此高的评价。
荀彧用力一挣,却没能挣脱刘铮的控制,两眼冷冷的注视着刘铮,反驳道:“汉室江山确实命运多舛,但都是因为宦官、外戚霸权,汉室宗亲只顾自己私利,又重拾州牧之责,使得各州牧守拥兵自保,根本不管朝廷死活。长此以往,不下三五年间,必定群雄林立,会直接威胁到朝廷和陛下。总而言之,大汉就是坏在你们这些汉室宗亲手中。”
“吾赌文若的理想永远不能实现。若有朝一日,文若被逼无奈放弃理想或是走投无路时,可留下有用之身前来寻吾,让吾带汝看看吾要建立的新国家和制度是何模样!”刘铮两眼紧紧地盯着荀彧轻声道
鞠义听闻刘铮所言,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心中暗暗咒骂,汝这不是扯虎皮做大旗吗?
刘铮听完荀彧之言,冷哼一声道:“文若此言过于偏激,若无桓灵二帝昏庸无能和腐败的朝政,怎会出现宦官和外戚乱权,更甚者灵帝和董太后的卖官弼爵使得朝廷失去士族的支持。吾等不重拾州牧,如何有能力抵抗董卓这样的逆臣?若论是非功过,还当后人评说。汝与吾在此争论也没有结果,吾就问一句,汝可敢接吾的赌约?”
“怕有何用,吾大汉江山已经岌岌可危。董贼毫无廉耻的霸占着朝廷中枢,欺吾刘家孤儿寡母,蔑视朝中百官。吾身为汉室宗亲,既得兄长孟德洗刷冤屈,吾当以铲除董贼为己任。”刘铮眼中精光闪烁,注视着曹操等人慷慨激昂的说道
此时此刻不比八年前刘铮被朝廷定为逆臣,如今他贵为骠骑将军、交州牧,岂是自己这平西将军可以比拟的,形式高下立判。
刘铮见此,也不再与其废话,大喝一声道:“护军都尉史阿、都护校尉于禁听令!”
荀彧闻言一愣,心中暗暗不忿,刘铮好像已经预示到未来一般,竟然如此坚定的立此赌约,真是欺人太甚。急忙言道:“骠骑将军所言,吾不敢苟同。真若如此,吾就屈身将军营中做一小吏,终身侍奉将军。若是吾的理想成真呢?”
曹操和袁绍听闻刘铮之言,十分兴奋,立即附和道:“当以骠骑将军马首是瞻,吾等紧随其后,誓与董贼决战到底。”
“仲霸,文若此时在吾司隶府衙任从事史一职,多亏有他出谋划策,吾才能不受董贼所算计。”曹操从言语中隐隐透露出对刘铮些许的疏离感,就连刚见面时的“二弟”也未曾再叫。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此时,府内外戒备森严。
“一言为定!”荀彧兴奋地说道
曹操见刘铮不时打量着随行的荀彧,猜测其是因为荀彧傲慢的态度而生气,急忙上前对荀彧说道:“文若,汝怎么能对骠骑将军如此无礼,快向将军道歉。”说完还在向荀彧施以眼色,让其不要得罪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