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因为计划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在经济部门、企业规划的路子上,同样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从全苏联范围来开,无论大小,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客运站以及承担货运功能的运输公司,像符拉迪沃斯托克,现在就有从第一到第四,足足四个运输公司。这四个运输公司还不归属一个部门领导,而是分别属于物资储备部门、运输建设部门、交通部门以及采购部门。可以说,只要用得上的部门,就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戳一个摊,没人在乎这个摊戳起来之后是否能够顺利运营,关键是可以用这个摊为借口,向上面要经费。
比拼财力的根本在于什么?毫无疑问,只能是金钱,兜里没钱还跟人家拼什么财力?难道还按照之前莫斯科最高苏维埃选举委员会规定的那样来吗?连续四天,每天半小时的宣传,这能够什么用的?
只要有这个物流集团在手,将来不仅能够盈利,而且能够以最低廉的价格,撑起传媒集团的发行网络,从而在最基础的成本问题上,将这个传媒集团置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这份报纸的风格,就选择犀利的政论、大胆的针砭时弊等等,总之,必须能够搏人眼球。不用担心这样的报纸会不受欢迎,做传媒的必须了解读者心态,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人们在好奇心理以及嫉妒心理的操纵下,都会对诸如阴谋论、批评政府的言论喜闻乐见,只要这份报纸能够站住脚,受欢迎几乎可以是肯定的。
除了直接向舆论界伸手之外,陆寒认为还可以趁着莫斯科将中小型企业掌控权下放地方的绝佳机会,迅速着手整合出一个物流集团。
陆寒把话说得很直白,所谓全民式的选举,实际上在拼的就是一个舆论操控权,舆论操控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选票。而舆论操控权是依靠什么来掌握的?毫无疑问,还是金钱。
“你也研究苏斯洛夫同志的理论?”加吉耶夫不无诧异的问道。
“那倒没有,只是这一段论述恰好看到过,个人认为很有道理,所以就记了下来。”陆寒笑了笑说道,“实际上,他的一些理论,拿来应对眼前的环境似乎很有用。”
尤其需要提一下的是《苏联电影》,这份报纸最初是八开双开页的版式,但是从前年开始,报社就不断改版,到目前,已经发展为八开16页的大包,每周出一期,已经在向期刊方向靠拢了。每份报纸售价2卢布50戈比,不是很便宜,但依旧有近60万份的发行量,这个成绩算是很不错了。
陆寒认为,目前可以想办法先拿下《苏联电影》这份报纸,在其原来单纯关注国内影视娱乐新闻的基础上,更多的引入西方电影娱乐要素,以此迎合远东人放眼看世界的心理。相信经过这样的改版,这份报纸的发行量还能够往上爬一层。
物流这个概念,在如今的苏联甚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很新的理论,加吉耶夫甚至都不知道这玩意代表着什么,因此询问的也非常仔细。
到了现在,远东作为对东亚贸易的前哨战,物资调运如此频繁,可这四家联合起来,至少拥有上百辆大型运输车的运输公司,却始终不死不活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想雇佣这些运输公司的车辆,就必须要有其各自主管部门的批条,需要经过一层层的审核,这个审核的过程不禁繁琐,而且还少不了要行贿。往往拿到一个批条的时间以及花费,都足够那些私人性质的小运输公司往返运输几遍了。
“从莫斯科开始推行经济改革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全方位的变化是必然会出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既然决定采用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基础,那自然就免不了要调整上层建筑来适应它。”加吉耶夫摇摇头,说道。
“按照你刚才的规划,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加吉耶夫适时的将话题收回来,问道。
当然,拿下《苏联电影》这份报纸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要发展这份报纸。陆寒认为,可以依托《苏联电影》这份报纸,以其相对完整的发行体系,建立一个类似联合体的传媒集团,等到时机成熟了,或者说,等到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注入之后,就以这个传媒集团的体系,增发一份时事评论性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