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我还有我!”别扭也迫不及待地说。
良子虽然没说话,但是眼里的渴望却是挡也挡不住,简直就是粘在弩身上拔不出来!
这时别扭已经捡回了两支箭,看了看箭头上已经快掉下来的钉子说:“两支箭都射穿了靶子,在墙上留下的痕迹也差不多,我觉得,长短对威力没有影响。”
准星还需要再调,不过高度刚刚好,只是有点偏左,再用斧头动钉子,肯定会影响准星的高度,因此何骏这一次拿出了自己的匕首,将弩弓后面木制望山的缺口右侧稍稍切掉一点。
何骏当仁不让地充当试弩的人选,踩着弩头上的横木,拉紧了松松垮垮的皮筋,没怎么费用就挂到了弩尾的凹槽里。
他拿起自己的斧头,在充当准星的钉子上轻轻砸了一下:“豆子,再给我支箭,一根筷子的。”
两没有适合的箭杆,就把几根筷子头尾相接地用透明胶带连在一起。
一声轻响,箭射中了靶子的左下边缘又弹了出来,顶多就是九环十环的样子。
何骏说捷克式机枪的时候,混混三人组硬是没一个知道是什么东西,直到他解释说是抗战电影电视里那种弹匣在上面的机枪,混混三人组才一齐恍然大悟。
“那以后就用一根筷子的。”何骏再次拉紧皮筋。
甭管怎么说,东西是做出来了,几个人立即兴冲冲地跑到了天台上试弩,为了精确测定弩的射程,豆子还从家里找来了一个飞镖靶当作目标。
距离这样近还偏了那么多,肯定不是他瞄得不准,而是弩弓上的简易准星差得太多。
只是木工气泵有个压力罐,能够储存一部分压缩空气,什么时候气压不足什么时候开启就行,而车载气泵完全没有这样的功能,使用的时候必须一直开启。
尽管别扭找到的并不是车载逆变器,但是就跟他预料的一样,把气钉枪装到气泵上之后,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个人经历了十几次失败,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鼓捣出第一具能够发射的弩弓,又用了一天的时间尽可能地进行改进。
豆子答应一声,赶紧把箭递上去。
没有适合制作弩臂的材料,何骏找到刘大爷,拆了他家的皮筋椅。
这个办法不是四个人里的任何一个想出来的,而是何骏仿照捷克式轻机枪的表尺位置山寨而成。
改进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试验皮筋长度与弩身长度之间的最佳比例,避免出现发射乏力或者损伤皮筋的现象;二是在弩头上钉个巴掌长的横木条,看起来有点像弩臂,实际上只是代替脚蹬,为了用脚踩着方便上弦。
何骏耐心地说道:“慢慢来和,每个人都有机会,不过,你们必须先让我把准星调整好。”
总而言之,在保证能把箭顺利射出去的前提下,能顶就顶能替就替,至于最后的成品究竟还能不能叫做弩,压根儿就不在何骏等人的考虑之中。
弩弓的下方没有弩机,必须用手指压下弩身上方的小木条,根本就不能像打枪那样瞄准,何骏试了几个姿势,觉得用左手托弩前部,右手托弩尾,食指压发的姿势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