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公安系统的女婿——男“警嫂”就好了,那就可以算“内人”了是吧?”
这天夜里,程双便留在了小可的病房照顾他。其实小可的伤势并不需要照顾;程双反而因为过于劳累、紧张,松驰下来之后不久便伏倒在病床边睡着了。
“你也是我朋友!”
挂断电话后,程双跟小可说了电话里的内容。原来警方根据小可的提示,竟然在汪无伤家的冷库里发现了地下室,其中冻着几十具拆零散的尸体。就算指控他贩毒的事没多大希望,这连环杀人的事他也百口莫辩了。
组长低头看了看手上仪器的数值,摇着头思索了一会儿,她想得出神,竟然忘记了小可在车上的警告而继续向前走去。小可急忙拦住她说:“别再向前了,前面非常危险。”
所谓的“专家组”,其实只有三个人。小可跟着程双见到了专家组的组长。他见了那位组长便开门见山的自称是第一个发现那山洞有问题的人,又说自己是程双的随行家属。程双气得涨红了脸,正要反驳。没想到组长竟然爽快的同意了带上小可。加上程双和小可,这五个人只用一辆车就乘得下。午夜时分,这辆越野车从乡派出所出发奔向了连山村老窑口。
“进!”组长一声令下。
石室中气氛很压抑,小可便和程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缓解情绪,“程熊猫你还真是个全才,敛尸也干得来?”
到了山洞口,副手从袋子里取出四套类似防化服的服装分给大伙。他们各自穿上了,同时配备的还有隔音用的头罩,头罩顶端配有小型手电、摄像头,腰间连着存储设备。副手向程双和小可介绍了头罩里通讯装备的使用方法,他们各自戴上头罩。副手又分给每人一支强光手电,他自己则跨上了一部照相机。
组长和小可在距离尽头处那黑色石头不到两米处停了下来。那具第一次曾救过小可,第二次又被他拾去一把军刀的尸骨还静静的躺在那里,只是他的脚掌骨已经被小可踩得粉碎。此时小可才看得清楚:依骨形而言,这人生得并不高大,却甚是粗壮,想必生前的身材必然像个大号的炮弹一般。
那组长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虽然不算漂亮,但被学识和成熟所陶冶出的气质、配上她那副黑框眼镜、再加上话不多却又懒洋洋的声音,使她有了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感。小可心想,“这组长可真是个“文青杀手”啊。幸亏我不是文艺青年。”
小可趁组长和她的副手在前面走得远了,才找到机会低声的问程双:“你说的专家组就这几个人?”
组长则接过仪器,继续向前测着石室内的数据。她前行了几步,见那声音的响度数值稍有加强。但频率却在继续下降着,几乎在人类能发出的最低频声音附近浮动。她用强光手电照到石室尽头处,那里顿时大亮起来。只见尽头处的地面上竟然摆着一张石桌,石桌的中央是一块黑色的石头。那石头接近篮球大小,却不是规则的正球体。
小可嘴角抽动着:“你朋友真恶心。”
她又看了一眼身边的那具完整的尸体,“他多半就是过度接近了那块黑色石头,脑子被次声波震坏了,没跑出两步就死在了这里。”
“那你得先娶个女警察呀?”程双嫣然一笑。
山路崎岖,越野车只能在老窑口南山的半山腰停了下来。组长的副手从后备箱里取出几袋装备,组长吩咐另一人守着车,并随时待命做后援,四人便步行上了山。
组长一路上听着小可的描述,不断的点着头,她心里已经对山洞石室的情况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因而更多了些自信,于是她推了推眼镜,微笑着对小可点了点头,以示鼓励和谢意。
小可听了程双的叙述后已经笑歪了嘴,“连我都知道了,这保密级别可够高的!”
程双嘻嘻一笑,说她之前提醒过素城公安局的同事,办案时进那山洞要注意防范那男低音和石室尽头的能量场。专家组很重视这消息。自然没把她当外人。
“次声波!”组长还没等爬起来就惊讶的喊到:“这是一部次声波武器。”
程双:“是啊,一抓一大把的还叫专家吗?”
转过那弯道,组长和她的副手便看到了满地的尸骨,虽然早就对这一情况有了心理准备,她们还是都倒抽了一口凉气。小可和程双虽然已经是第三次看到这些,还是会觉得特别的不舒服,由其是前两次来时处于弱光中,虽然感到阴森,却并不像现在这样看得清楚。当一副惨绝人寰的场面清晰而完整的冲激到视神经时,这种刺激对承受力还是极具挑战性的。
石门内的圆厅和甬道太过狭窄,他们只得排成一列向前进发。虽然有先进的隔音设备和强光手电提供的光亮,但他们还是不敢冒失,以极慢的速度向前推进着。副手不断报告检测到的数值。这时他和组长都注意到了数据的异常——那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在转角处突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不行!”程双坚决的摇着头,“你又不是警察,十足是个外人。”
他的手里还拿着几个特殊的小玩意,小可瞄了一眼,这是类似于分贝仪和震频仪的东西。
组长点了点头,“那刀我们已经在派出所看到了,应该是倭军的指挥刀,应该有个几百年了。”
组长定了定神,缓过一口气来,她拍了拍小可的肩膀以示谢意,这才说:“什么时候建造的我还不能确定。但打它运行之日起,就能够定向发送暗示人向前的低频声音,而在石室这段尽头处又创造了一个封闭的次声波声场。墙壁上这些多边形正对着石头,应该是用于声波反馈增强的。石头上的孔洞多半也是这个作用,用特殊的构造把声音聚拢在这里。形成极高的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