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还不如狠狠心买点瓦片回来换上。这石板没两年就坏,换着一批又一批的,有这费时的功夫,干点啥不成?”旁边一个过来聊天的圆胖脸妇人感叹道。
院子里的蔬菜被雨洗的颜色更加鲜亮。丝瓜和黄瓜已经顺着草绳爬上竹架结满大小瓜条,扁豆和刀豆也开始开花只还没有挂上豆角,茄子、韭菜和大葱几种长势都很好,大蒜的叶子开始干枯,到了收获的时候。
“那也得休得走才成啊!这里边欠着人命呢。王家老三候可是带着小舅子一块去的,这老郑家可就这一根独苗。”二嫂号称村里的百事通,不知好打听消息,记忆力还十分惊人,村里这十几年发生的事情大小她都记在脑子里。
“昨个恁大雨,她还能整出啥妖蛾子?”
蓝怡牵着毛驴过来,便听到这般闲话,顿时无语。这算躺着中枪了?蓝**,我了个去,还好自己不姓黑!
果然,旁边两人停下手中的活计,都好奇地望着她,二嫂顿时觉得满足了:“听说是郑**又整出啥妖蛾子,正好让她那婆婆碰上,这胡老婆子可也不是善茬。”
给毛驴驮上两个箩筐,蓝怡到溪边捡鹅卵石。水中冲刷的成椭圆形的石头多为黑黄灰三色,蓝怡很快便捡满篮子,倒进毛驴背上的箩筐里,小毛驴则悠闲的站在溪边吃青草
蓝怡装满两个箩筐便往回走,心里盘算着这般运石头,若是要将家里的石子路铺好,估摸也得有几日。
蓝怡牵着毛驴想赶紧回家,好避过这嗡嗡直叫的胖二嫂。
“谁说不是呢,不过咱们村除了周财主,也就里正家全用瓦片铺房顶了吧?”旁边另一个刷洗锅盖的妇人插言道。
“林山家的,你捡石头干啥?”二嫂见着蓝怡,顿时换上一副真诚的笑脸凑过去,脸上的肥肉都恨不得挤出花来以表示自己的真诚善良。
“吖吖……”蓝怡无奈的看着五只在菜园低处玩水的小鹅,真不知道它们为何对水如此执着,恨不得全天泡在水里。小猪不怕脏的在卷坑里裹了满身的泥巴,正乐呵地哼哼着;山羊咩咩安然卧在它的窝里,闭着眼睛倒嚼,毛驴瞪着水汪汪的大眼在槽边等草料。
这村里出名的狗皮膏药八卦通,变脸的功夫让蓝依甚是佩服:“二嫂子,下雨后家里有些积水,我捡些石头垫垫。”
“二嫂你忘啦,王老头家三小成亲时盖的新房,用的也都是瓦片,啧啧,可惜了那好房子。”那洗衣服妇人一脸可惜的模样,语气中带了几分不屑。
“……好。”蓝怡无力的点点头,自己每次花钱买东西,宇儿都是一副心痛的样子,也不知他小小年纪怎么就这么有节约观念!
宇儿听说需要费银子,马上坚定地说到:“娘,不铺石板,铺石子。”
蓝怡把从院门口到堂屋的小路画了出来,宽约一米,又把厨房、猪圈、菜园子和茅房连上小路,用木桩子夯实了土,用堆积在墙边的青砖砌出路沿,卵石整齐的砌在其中。宇儿带着弟弟也过来帮倒忙,一家子花了五天的时间才把小路铺好,小院也因为这石子路平添了几分意境,蓝怡有些手痒的在影壁墙背面用石头写下“曲径通幽院”五大大字,算作是自己修路的纪念。
“周二回来被她瞧上,这郑**偷偷托人上门提亲,结果被周二姐一顿扫帚打了出来,那事之后这才消停了不到一年吧?”刷锅盖的妇人一脸不屑,“胡老婆子也是,这狐狸精赶紧休回去得了,留着净给自己填堵不是?”
“也不是省油的灯,昨日有人瞧见她和赵家老三拉拉扯扯被王二叔狠狠骂了一顿。这也就是家里没婆婆管着,否则也是一顿好打!”二嫂一脸不以为然的说出刚在村南头得的消息。
“娘,铺石板不好么?牛蛋说周财主家都铺着石板。”周财主家在村南,是村里最富裕的人家,自然也是全村人最喜欢讨论的对象。
“周二哥虽说凶恶,但人家怎么说也是衙门里的捕快,怎么能瞧的上郑**。”洗衣服的妇人边说边将衣服在溪水里清洗,泡沫随着溪流散开,很快消失不见,“我倒瞧着林山家的那蓝**像是个本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