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031章:垄断意

第031章:垄断意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水浇地的小麦产量,普遍都能达到2石左右,最后磨成面粉,都有1石以上。旱地的小麦产量就真的全靠天吃饭了,碰上干旱什么的,亩产小麦几十斤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就是有水利与没有水利的本质区别。

朱由校解决了商品粮运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接下来才是如何把其他粮行排挤出市场的手段问题。

给耕牛一头,则是大明皇家银行的无息贷款。

北方老百姓并非不懂修缮水利,而是没有人组织他们修缮水利。在过去缴纳天赋还是直接缴纳粮食的时候,地方政府的仓库里粮食多得甚至放着变质。进而也就能够拿出足够的粮食来组织老百姓修缮水利,加上之前的徭役是必须到的。如今的徭役,则变成了交钱就可以了。地方人口的瞒报,加上通货膨胀的产生,徭役方面的政府建设能力急剧下降。

“微臣打算采用水力加工粮食,以降低工本。运输方面则以水运为主,陆运则用四轮牛车。”曹金玉回答道。

只是这些武官们不知道的是,朱由校同样也盯着这些军屯土地。开军屯之前,朱由校自然也想到了这些武官、勋贵们想要瓜分这些土地。对此朱由校表示无比淡定,到时候他也把军队编练出来了,谁敢在他面前跳,那纯粹就是找死,正好给朱由校杀猪的理由。

中国没有四轮马车,显然并非是技术达不到,而是四轮马车竞争力不够强。毕竟亚洲马匹体型较小,不像欧洲那些重型马适合拉车。而且欧洲人的水运也不如中国这么发达,所以欧洲四轮马车有发展空间,并且技术能够不断进步。

四轮马车在中国因为没有竞争优势,所以失去发展动力。

这种四轮牛车,也有转向装置,不过属于‘半成品’级别。因为牛速度慢,所有这种半成品的转向装置已经足够用了。牛车的优点就是挽力强,远胜于马车。

沈阳陷落前,朱由校从沈阳调出了三千多名工匠,使得皇家军工厂的工匠规模变得很是庞大了,完全不缺人手。很大一部分工匠开始军转民,生产各种农具之类的东西。

有了水利设施的土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并且产量有所保障。有些土地就算不能旱涝保收,起码抗灾能力也强上很多,如果配合红薯的种植,基本上就不可能出现饥荒了。

一番整顿下来,三十万多万人的京营,变成了二十二万,其中不少还是老弱病残。又是一番核实之后,能战者不过五万人。剩下的十七万人,身体素质都不达标。

随后朱由校下了一道圣旨,京营于京城外开垦军屯。每户给地50亩,牛一头。

“这个,微臣刚开始着手。”曹金玉有些讪讪然,朱由校问道:“那你有什么打算?”

很多农民都没见过这玩意,感觉很新奇。种下去的红薯,只需要刚开始的时候进行浇水,等红薯藤扎根生长之后,基本上就不用管了,而且极为耐旱。实在旱得不行,放一两次水进来就可以了。

整个河北地区,荒芜的土地超过三千万亩。

红薯推广自然也在这次荒地开垦之中,此时已是春季,很多正在开垦的土地,在用耕牛将泥土翻过两遍之后,便将红薯藤插在了地头。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为了垄断北方商品粮市场,朱由校很快和曹金玉来到了大明皇家军工厂。

那些参与荒地开垦的流民、佃户、京营士兵,他们的口粮都是济民粮行供应,而此时朱由校开始编练京营,京营士兵的粮食所需也变成了由济民粮行供应。官方订单随之增多,很快就超过了四百万石粮食。

朱由校下旨开垦军屯,马上得到了武官集团的支持,这些土地要是开垦出来,那就是一块大肥肉啊!日后他们就可以进行侵占,把军屯土地变成他们的私人土地。

那可是五十亩地啊!而且如果是水浇地的话,每亩产麦2石绝对是轻轻松松的,一年下来完全不愁吃穿。

朱由校穿越过来也半年时间了,对这个时期的运输工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以水上船运为主的,毕竟船运成本足够低。而陆地运输,马车基本上是二轮的,牛车才是四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