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延弼经略辽东本来没什么问题,此人用兵谨慎,风格以守为主,辅以精锐潜入野猪皮后方进行游击。这样的决策,自然是适合当前的局势,因为当前朝廷没多少钱可以折腾,熊延弼这种风格比较省钱。
朱由校自然不是傻子,四十万两拿出来,随便交给一个东林党御史到前线去抚恤,这不是白痴吗?
朱由校并不是太了解明末历史细节,只知道一个大致走向,所以并不知道这一政策又引起了土司奢崇明在重庆叛乱。
“钱粮朕会想办法。”朱由校说道:“只是老师到了辽东,还需给朕一些时间,老师当以稳定局势为首要目标。”
“皇上,若要从海上钳制后金,还需有足够的钱粮才行,否则也只是个摆设。”袁可立和孙承宗几乎是一样的顾虑,如今朝廷财政问题严重,如果不能保证军费的来源,那一切也只是白搭。
朱由校把抚恤军民的任务交给孙承宗,则让他放心多了。
“臣遵旨。”
朱由校把孙承宗派到前线,目的就是为了先稳住辽东局势,他能取代熊延弼的作用。
“启奏皇上,如今辽东局势,应召熊延弼进京问策,若有对策,则复其为辽东经略。”叶向高对朱由校建议道,朱由校一口否决道:“不允,熊延弼此人脾气暴躁,不宜经略辽东。”
御史看起来确实是一个没有任何油水的官职,然而御史的喉舌可是商人们非常需要的。某地官员多征收了他们一点税,这些商人就能找上御史,不用半个月,弹劾奏章就会出现在内阁。
御史方震孺是最郁闷的一个,之前跳出来让朱由校从内帑出钱抚恤辽东军民,原本计划好毛遂自荐前往辽东。结果皇帝竟然丝毫不问派谁去辽东,过了几天孙承宗当了辽东总督,这个充满油水的差事反倒被孙承宗给拿下了。
“不需要那么多银子,一百万两就差不多了。”袁可立想了想回答道,毕竟水师主要还是牵制作用,花不了那么多钱。
很快朱由校又召见了袁可立,请袁可立总督登莱,编练水师策应辽东战场。
不过东林党还算是能够接受皇帝的任命,毕竟孙承宗也是东林党一派,不过属于温和派,不太参与党争。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这些御史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成为那些商人的贵宾,所以御史这个职务表面上是没有任何油水的,但实际上油水并不少。
前提只是必须结合一个国家的国力,从而做出选择,最后才是看结果。
在行刑之前,熊延弼还被东林党索要三十万两白银,熊延弼拿不出钱之后被砍了。后来东林党投降满清后编写史书的时候,则变成熊延弼试图贿赂魏忠贤,后又拿不出钱,所以才被砍了脑袋。东林党把关系撇得一干二净,魏公公再次无辜中箭。
历史上熊延弼被重新请了出来,结果东林党又弄出一个辽东巡抚王化贞出来,还让其不受熊延弼节制,实际上是把熊延弼给架空了,熊延弼手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军队,大部分军队被王化贞给掌控。最后王化贞又把辽东明军的家当给败了,熊延弼也被连累,被砍了脑袋传首九边。
很快朱由校就下了一道圣旨,直接任命孙承宗为辽东总督。当圣旨下达后,满朝文武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于是乎,御史冯三元等参与弹劾熊延弼的四人,很快就被连贬四级,变成了芝麻小官。
新的辽东经略人选一直悬而未决,前线倒是有个暂代,还能稳住一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