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超级卖货王 > 第三十六章 再卖胶水

第三十六章 再卖胶水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卖胶水对入门跑江湖卖货一行是基本功。

一会儿功夫,人们就把小小地摊围个水泄不通,人再多点就需要叫交警过来疏导交通了。

“录下来了吗?”人群外黄厂长问身边工人。

因为黄厂长他们二十来人,一个个支楞耳朵,或坐或蹲在马路牙子上,在胶水摊左右一字排开。

“二块钱不算贵,不是以前旧社会;质量好,价不贵,回家不用交学费,粘粘补补多实惠。

“爸,这就是楚河哥,我师傅。”黄毛冲矮胖子中年人唤道。

胶水厂门前是省道,交通极其方便。

太扎眼啦!

“那是,那是,一遍就行,怎好再次麻烦你呢。”

挑汉册子,就是指卖医药书籍的江湖人。

回身冲呆立一旁的黄毛屁股蛋就是一脚,“傻杵着干啥,还不先给你师傅沏茶去。”

水有源树有根,买咱的产品你放心。

挑水滚子的,是对卖肥皂的称呼。

让他们学会用嘴皮子卖货就应该知足了。

他指着车间最里面的小二层阁楼说道,侧开身,示意楚河先走。

当头是一矮胖子,一头灰发,脚上一双解放鞋带粘着像锅巴似的一块块硬化的胶水。

走遍欧洲东南亚,咱的产品最低价。”

人群中传来楚河的吆喝声:

虽然卖胶水不能发家致富,但解决温饱,还是富富有余。

原来黄毛父亲知道他们这帮中年人学的慢,记不住,所以事先准备好两台录音机录制楚河吆喝。

即使在后世,胶水已经卖了几十年,早市、大集上依然还在卖。

挑粘汉的是江湖春典里对卖胶水的人称呼。

看年纪几乎都在四、五十岁之间。

因为是给胶水厂工人演示,卖货是次要的,所以楚河没有做割胶鞋粘鞋动作,回头由黄毛去教。

“对,你们往两边散开。”

“好吧。”

贫富贵贱无所谓,关键是钱花得对;看一看望一望,买咱的产品不上当;您尽管买尽管带,买回家中不受害。

厂家生产厂家造,没有伪劣和假冒;上过电视上过报,美国总统都知道;不骗人民不骗党,产品合格才出厂;咱这产品一出厂,修鞋师傅都下岗。

“黄叔,我把丑话说前面,我只教今天一遍,会不会,能学多少,以后赚不赚钱,我可管不了!”

俗话说的好,要不要看热闹,买不买看好歹;见得多、识得广,天南海北任你闯!”

卖胶水实际上在众多江湖产品里是利润最小的玩意,一般想赚大钱或是入道很久的搁家人几乎不卖它。

两扇锈迹斑斑的铁皮大门,挂在前倾二十度,来场大风就能吹倒的水泥门柱上。

“东方红太阳升,瞬间胶王刚诞生,使用起来显神通。”

瞅一瞅不花钱,只为厂家做宣传。

见楚河应准下来,黄毛高兴的一下子蹦了起来。

例如再卖磨刀器、牛筋梳、蛇油膏等玩意,只要把条口换一换,简直信手捏来。

众人骑上自行车胡呼啦啦出了场院。

挑册子的,是指卖书的。

厂房不算大,差不多相当四个篮球场。可是场院非常宽敞,足有三个足球场大小。

楚河可没耐心手把手,教一帮比他大一辈的叔叔阿姨吆喝卖货。

一个小时后,楚河和黄毛轮流蹬着三轮车到了大平区郊外的胶水厂。

“厂长放心吧,都录下来了。”

门口站着二十来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男女各占一半,工作服右上兜口印着白色“大平区胶水厂”五个字。

“不用针不用线,不用学习不用练;胶王粘鞋不用问,又省时间又省劲;既简单又方便,大人小孩都会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