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荀?将到来,刘备还未知晓。
此刻他正在拜访同为中山靖王之后的平原刘氏宗族。
这一支迁徙到青州后,在桓帝朝堂时还出过两千石太守刘?,可惜卷入宦官斗争惨死狱中。
还是太原王允把刘?的尸体送回家乡平原安葬,在其墓旁陪伴三年才离去。
东汉以来,汉儒鼓吹三年丧制,朝廷虽屡有废除,但士人们独行己见,能服三年者便可得名。
引起人纷纷效仿。
守制对象,从父母到祖父母。
再卷至叔伯、兄弟、姐妹、从兄弟、伯母等,甚至以上级官吏去世,而去服丧者比比皆是。
在眼疾手快的人尝到甜头之下。
后边许多官吏得到有熟人去世的消息,就赶紧撂下郡县事务辞官而去。
使朝廷屡禁不绝,到桓帝时期实在受不了。
刘志只得让步重议,对公卿及二千石的官员提出要求,去服丧的人首要条件就是做好交接工作。
交接完后,他也懒得再管对方干嘛。
这时期的诸多士人喜爱展露内心情感,大家都这样做,你不做就会声名扫地。
会被议论没有忠孝之心。
虽弃官而去但名气更大了,有了知名度,等过几年有官吏空缺,有人想起便会把你举荐上去。
运气好还能往上升一层。
人人都在卷,最后变成,他能为父母行丧,我则为兄弟姐妹。他能为伯父伯母,那我就为上级长官。
连昔日举荐的故主逝去,为其服丧的故吏都能成群结队,同服者多达七八十人。
刘备之所以想起,是因先前不时有吏属,跑来弃官服丧,为服丧的人也千奇百怪,甚至还有为邻居服丧的。
好在不像士人那般,动不动就来个三年之期……
站立在刘氏修筑的坞壁前,刘备负手凝望。
新建的坞堡体积不大,整体呈正形,四墙环绕墙上设有角楼前后双开门,坞内可容纳数百人。
从新莽年间起,豪族为了躲避战乱自保,纷纷在各自的土地上修建起了坞堡,以部曲驻守防备。
刘秀统一天下后,下令摧毁坞堡,因黄巾之乱,坞堡再度被翻出来。
中平年间,便有坞堡在平原拔地而起。
能让刘备容忍至今,只因其在乡里间,且平地而建便于攻取。
如果靠山修建体积过大,那刘备早就不会放任不管,即便合作的豪族也会寻罪名踏平。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刘氏宗族之长刘元见刘备望向自家坞堡,谓然不语,又看了身旁披挂整齐的六十余骑士,以及远处的哨骑,即便在休整也依然整装待发。
顿感背后一凉。
刘元急忙恭敬说道:“使君放心,先前这坞壁修建只为了防范黄巾,现今青州安稳,此壁也该拆除了。”
“刘氏既为汉室宗亲,必当先做表率,从吾家开始拆除坞壁。”
刘备逐笑道:“此事不急,可以暂缓些时日。”
言下之意,拆还是要拆的。
不过今日,可不是为此事而来。
他拉住刘元的手臂,往前踱步,边走边说道:“刘公,备今日前来有事相求,还望应允。”
刘元一听,赶紧连连施行,嘴喊道:“使君,真是折煞老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