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新在郑和平面前,始终没有摆那种官架子,显得很平易近人,不论郑和平的语气激烈或者冷嘲,他都没有发脾气,他有自己的修养和城府。酒过三巡,推杯换盏之间,郑和平也没有了那么的防备,好酒让人容易醉,但不会让人上头,这就是好酒的价值所在。一晚上,何建新的谦恭终于让郑和平心服了,口服了,臣服了。
“何大哥,说实话,没有想到我和你一个市委常委能在一张桌上吃饭,就我们两人,而且你真的很让我佩服,这是心里话,是实话”郑和平明显喝得有点高了,江湖气势也随之而出。
“何大哥,其实你找我来,你我心里都清楚,你的侄子我是关照不到的,我就是这样一个小角色。你想知道的问题,我可以告诉你,顾维城,现在的平南市委书记,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一个宿舍的,大学时,我是他的班长,仅此而已”郑和平的醉话证实了何建新之前的所有推断。
“原来你和顾书记是大学同学啊”何建新还是要刻意保持自己的一种未知感。
“我总觉得顾书记和其他的领导不一样,总有一种神秘感,最近平南在流传的市委书记吃食堂、给饭钱的事不知你听说了没有?我当时就在他身边,这种事在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才是顾维城”郑和平非常了解自己的这个老同学。
“顾维城家里没有什么大背景,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他是一步步自己走到今天的,靠的都是他的本事和能力,他是很有思想的人,他对政局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他不喜欢一成不变,他喜欢创新,但也不是胡闯乱试,他喜欢调研,摸清底数,找到根子,从根本上去破解难题,我想,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我所感觉到的”
调研,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词,这本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优良传统,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做出的那么多伟大决策,哪个背后离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而如今呢?调研越来越远离基层和实际,远离群众和问题,多少官员去调研不是一路人马,风风火火,看个穿了花衣服的样板点,听听文采风扬的汇报,报喜不报忧已经成为了惯例,看不到基层、看不到问题,很多决策都是一帮笔杆子坐在办公室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有些数据都是瞎编胡造,估摸着来,下任务、下指标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就是不能比上一年少,还要按比例提高、增加,所以导致很多地方只能搞泡沫政绩,把脑袋钻进政治数据的漩涡不能自拔。何建新在脑海里思考着这些年来的经历,每年都有无数次的调研,但有哪一次的调研之后自己亲自去研究和分析,有哪一次动手写一写调研文章,自从当了市委秘书长后,看看文件,凭经验断一断,出去走一走,带回来的除了一大堆装订精美的汇报材料和图册之外,一些基层的真实情况确实离自己太远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