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新通过市档案局,调来了郑和平的简历和联系方式,郑和平这个名字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他不断的思索,从潜意识里他觉得郑和平这个人和顾维城应该有不浅的交情,顾维城这个人让他有些琢磨不透,因为他的行事规律和以往的领导有很大的差异,他通过几天的陪同调研,从内心里感觉到这个市委书记不是只做表面文章的人,他在河西取得的成绩应该不是偶然的,他迫切的需要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才能更清晰的摸清他的行事规律,在战争年代,掌握到敌方主管的学习和成长资料就会更好的判断敌方的行动,这是一个浅显的政治学知识,这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郑和平的简历非常之简单,半页纸就表述了全部的人生过程,46岁,党员,岁参加工作,华东某大学法学专业毕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平南市档案局工作,4岁就成了副科长,但一直都是个副科级,不停在各部门之间轮岗,直到前年才任了办公室主任,解决了正科级待遇。在郑和平参加工作的年代,科班毕业的大学生不多,这些人大多都成了县级领导干部,还有一部分成了厅级、省级领导干部。何建新心里在思考,这样一个人,如果不是能力有问题,那就一定是性格的问题,如果说能力不行,那4岁就当上了副科长就明显说不过去,那一定是这个人的性格有些另类。阅读一个人的简历,是政治家的一种独特本领,通过简单的任职经历就能初步判断这个人的基本性格和能力,何建新自然具备这样的能力。
看完郑和平的简历,何建新找到了这份简历上和顾维城简历中的三个共同点,一是同龄,二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毕业,三是同年参加工作,这些信号告诉何建新,顾维城和郑和平是大学同学,不是同班也是同系的,他们的交情应该不浅,甚至会很深。
是时候去和郑和平见见面了。
“和平同志,你好”
“你好,哪位?”
“平南市委秘书长何建新”
“哦,何秘书长啊,领导有什么事?”郑和平心里在想,这个平时八竿子打不着的市委领导,怎么会给我打电话?我和顾维城专门沟通过,我不找他帮忙办事啊。
“和平同志,你看晚上有时间没有,我想请你一起喝喝茶,没有别的事,我侄子在市档案局工作,你这个办公室主任要多关心关心他呀,如果没有事,晚上我们就定在富安酒店的富贵竹厅,不见不散”何建新没有给郑和平一点回旋的余地,作为市委秘书长他可不想被人拒绝,所以他一口气把想说的话都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