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八十年代少年班 > 34、是个拽王

34、是个拽王

林小堂坐在座位上,透过窗户把苏曜文在走廊上的举动看得一清二楚。

等人一回到座位,她立即逼问:“你在外面和谁说话呢?那两人是干什么的?”

“记者啊,想要采访顾云的。”苏曜文见怪不怪,“以前还蛮多记者来学校采访顾云相关的内容,我遇见过好几次,都习惯了。”

“不过也是奇怪,安静好一阵子了,不知道怎么又有记者过来,难不成最近顾云又要参加什么竞赛活动吗?每次她参加竞赛就有记者过来。”

苏曜文自顾自地嘟囔,一旁的林小堂却皱起眉头。

看来顾云的知名度比她想象中更高啊,人都调到别的学校去了,时不时还有记者来顾云的母校打探消息,啧啧。

“记者都问你什么问题?”林小堂随口一问。

苏曜文脸上立即摆出得意之色,“他们问我对顾云的印象, 我说没什么印象了,嘿嘿,我还趁机夸了你一番。”

“夸我?”

“是啊, 我说你比顾云的名气都大嘞,在咱们学校是风云人物,他们要采访应该采访你才是!”

林小堂:“......”

苏曜文的邀功没得回应,很是纳闷:“怎么,你不喜欢被采访啊?”

“不喜欢。”林小堂摇头。

“为什么啊?”苏曜文不懂,“被采访后是会登上报纸的,到时候大家都看得见,你可有名了,大家都知道你。"

“被大家知道有什么好处吗?”

林小堂一句直白的反问把苏曜文问懵了,他挠挠脑袋,苦思冥想:“好处是可以出名啊!"

“出名有什么好处吗?”

“出名......”苏曜文抓抓眉心,“出名可以得到很多人的夸赞啊!"

“得到很多人的夸赞有什么好处吗?”

林小堂的三连问彻底将苏曜文问得哑口。

这问题太深奥了些,他从来没往深处想,只觉得登上报纸就会出名,出名了就算光宗耀祖,成为筒子楼里大家羡慕的对象。

“哦对了,得到很多夸赞的好处就是会让人产生虚荣!”苏曜文抓破脑袋想出一个答案。

林小堂:“......你自个儿听听虚荣是啥好词吗?”

“好像不是。”苏曜文默默撇嘴。

他怎么就没法反驳林小堂的观点呢?

明明很多人都喜欢被采访,都喜欢上报纸,都喜欢被夸奖,都喜欢虚荣的呀,以前顾云被采访就挺骄傲自豪。

他不服气地争辩一句:“可是大部分人都喜欢被采访被登报,不信你去问问其他人,有上报纸的机会你看他们高不高兴。而且以前顾云接受采访也很高兴。”

顾云当然高兴,她是个成年人的灵魂,有着成熟的心智,受得起各方媒体的追捧。

换做其他小朋友,不一定能承受住全国这么大的关注量。

林小堂轻轻叹气一声。

她以前看过关于八十年代天才的报道,一些人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太好,甚至还有剃度出家的。

高考取消太久,大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恢复高考后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天才神童无疑是最好的宣传点。

媒体大肆报道,举国关注天才,这些加诸在神童身上的关注何尝不是一种重担。

他们智商高超,但毕竟也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再怎么心智成熟也无法用成年人的心态去面对无尽的荣耀。

有些成年人都容易沉溺荣光迷失方向,何况是这些孩子。

所以关注度太高也不是什么好事。

林小堂是不乐意被采访的。

当然,有好处就另说啦。

“林小堂!”班主任陈阳不知道何时站在教室门口,朝着座位上的林小堂招手,“出来一下。”

“啊?”回过神的林小堂左看看右瞧瞧,不情不愿起身。

咋回事啊,怎么陈老师又有事情找她。

看陈老师西装革履、神清气爽的模样,应该是有好消息吧。

果然,等她刚走出去,陈阳将她拉到一旁,开门见山:“今天中央媒体记者团来咱们学校考察,要采访采访你,你跟着我过去见一见。”

林小堂:?

“中央媒体记者团?采访我?为什么啊?”

BB: "......"

他也想知道为什么呢!

明明说好了是来考察顾云的情况,怎么一下子变成采访林小堂,陈阳比当事人林小堂还疑惑。

那么多领导在场,连校长都没细问,他哪里好意思多问,只得按照吩咐来把林小堂带过去。

“别问那么多了,过去就知道了。”

“可是......”林小堂犹豫,“我这啥都没准备啊。”

这么突然的吗?

中央媒体的采访团,说采访就采访,之前完全没露一点风声,主打一个措手不及,要是回答不当,岂不是要闹笑话?

“陈老师,我不去了,就说我身体不舒服,不适合采访。”

林小堂脚步一顿,转身要跑,被陈阳眼疾手快地住,“开什么玩笑,领导们都在办公室等着,你让我怎么回去交差?”

“那你也不能牺牲我吧!”

陈阳:“......这事严重到牺牲''的程度了吗?”

“那当然,你看我毫无准备,万一在这么重量级的记者面前表现不当,不仅是给我个人丢脸,也是给学校丢脸啊。我丢脸不要紧,学校丢脸就不好了嘛!”

“再说了,我要是在这么重量级的记者面前丢脸,那无异于心理上的死亡,可不就是牺牲么,精神牺牲也是一种牺牲啊!”

陈阳:“………………”

林小堂的歪理他没听进去几分,倒是林小堂退缩的态度引起他的重视。

这小丫头上电视都没惧过,面对电视台那么多人的关注,从来没表现出这样抗拒的心理,接受中央媒体团的采访难道比上电视更难应付吗?

或许林小堂是被对方的名头给吓住了?

毕竟和中央两个字搭勾,听起来又严肃又正规。

这小丫头可能心里真怕了。

陈阳心一软,温声安慰她,“你也不用怕,人家记者都是很和善的人,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不会把你吃了,你尽管放宽心,拿出你上电视的那种淡然去应对。”

“不行,我不行的,陈老师,你就别让我去了嘛,万一搞糟了就不好了。”林小堂一个劲地回避。

陈阳也拿出态度,“不管行不行,你都要去一趟!”

意识到自己话语严肃了些,他又忍不住放缓语气,“不要被这点困难打倒,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困难,这是你巨大的机会,好好表现,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眼看避不过去,林小堂只得乖乖跟着陈阳去了办公室。

陈阳一路将人领进办公室,心里也直捣鼓。

林小堂异常的表现让他内心不得安宁,害怕这小姑娘真闹出笑话,他一双眼眨也不眨盯着她,时时刻刻准备善后。

......

小姑娘踏进办公室,登时像换了个人,大方和各位记者打招呼,热情又熟络,看不出半点害怕的情绪。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对方记者提出的简单问题,被林小堂轻松幽默地回复,记者们提出稍微有深度的问题,林小堂也能侃侃而谈,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举手投足之间尽是轻松与淡然。

一场采访下来,记者团很是满意,对林小堂云清风淡的心态加以赞赏。

“这小姑娘不得了,逻辑清晰,口齿伶俐,的确不同于常人。”

“不只表达能力强,心态也特别沉稳,很难得在一个小孩身上看到成年人的宠辱不惊。”

一旁全程围观的陈阳:“......”

说好的害怕呢,说好的不行呢?

得,他操的心都是多余!

这表现得游刃有余,落落大方,他亲自上场恐怕都没法做到这样于谈笑间轻松应对。

所以之前林小堂在扭捏什么?摆出那么怂的姿态做什么?故意逗他呢?

呵。

以后林小堂嘴里的话,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采访顺利地进行完毕后,校领导亲自送媒体记者团一行人离开。

接下来的行程是去市一中附小考察,采访顾云,采访完毕后,处长侯长英趁着空闲时间去找一位市区的老朋友。

这位老朋友是他当初下乡的时候认识的一位知识青年,后来回城后他忙于工作,一直没时间与这位老朋友见见面。

好不容易下来一趟,趁此机会,他想去拜访一下这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打探到地址之后,侯长英拎着一篮水果停在一间狭窄拥挤的小屋前,轻轻叩门。

“谁啊?”门内脚步逐渐走近,大门打开,一个十来岁高高瘦瘦的小男孩戒备地盯着他,“你找谁?”

“我找喻红强,他是住在这里吗?”侯长英露出一张笑脸,以示友好。

小男孩狐疑地瞟他几眼,随后朝房间的方向大喊:“爸,有人找你!”

片刻后,房间内走出一位蓄满胡须的中年男人,男人行走速度很慢,一瘸一跛的姿态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