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坊这么好,她一点都不想走。
“良馨同志,面包坊的工作,四个人完全够了,再说这里都是临时岗位。”
武主任安抚道:“宋教导员的家属,是家委会暂时安排过来帮忙,等到药厂重新开始招工,就会把她安排进去。”
王大丫以外的四个人悄悄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钟雪莲。
暗道,不试不知道,一试才知道自己竟然这么在意面包坊的工作。
“武主任的意思是面包坊以后就只有四个名额?”
“对。
”
武主任回答完,怕良馨不高兴,连忙又道:“如果面包坊真的忙不过来,我们可以商量再加人,但目前,人手还是足够的?”
良馨看了一眼王大丫,皱眉想了一会,才道:“武主任,其他两个团的服务社主任过来问过我,可不可以每天供应一批点心给他们,我让他们去跟师部后勤申请报告,你收到了吗?”
武主任愣了一下,一拍脑门,“瞧我,把这事给忘了,申请了,昨天交上来的,但我们昨天都喝大了,完全忘记了这事。”
王大丫紧张的脸上露出一丝希望,看着武主任。
“不过,还是不行。”
武主任端起搪瓷茶缸喝了几口茶,解了宿醉的酒意,“良馨同志,真正会做点心的师傅其实只有你一个人,其他三人都是破例才开的跟你一样的固定工资,这要是放在工厂,其实都还算学徒工,即便每天为其他两个团的服务社供应点心,顶多算在津贴里补给你们四个人,面包坊不能再进入了,否
则我这个口子一松,史会长那边不知道还要给我塞多少个人进来。
其他四人看向良馨。
良馨坐在椅子上,眉心微微皱着,又过了一会,才说话:“津贴多少?”
“一个小时,一毛。”武主任道:“做一炉点心,所用时间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小时?其他两个团人不多,每个团每天顶多供应两炉点心。”
这意思,就算津贴全给王大丫,每个月也就六到十二块?。
良馨没再问,直接道:“面包坊每天供应两炉点心给11团和3团,一个小时津贴1毛,就按后勤的规矩来,另外,为保证点心到柜的质量,面包坊会送货上门,送给11团一次津贴,1毛,3团比11团远五公里,津贴2毛,从面包坊的账上出。”
王大丫愣住。
武主任也愣住,“送货上门,怎么送?"
“后勤送一辆板车过来。”良馨又问:“马厩里的骡子能不能用?"
“………………那骡子是1连炊事班的,不归后勤管。”武主任叹了一声,“津贴就按你说的算,后勤只能给你们提供一辆板车。”
良馨看向钟雪莲,“面包坊账上现在有多少??”
“有三百多。”钟雪莲要去拿账本,“具体数字我还得看一下。”
“不用看了。”
良馨看向王大丫,“每天拖着板车来回走十几二十公里,你?得了吗?”
王大丫连忙点头,语速极快,“干!生产?,春种,秋收,俺都是,扛着,粮食走,每年,交粮,也是俺,拖着板车,去公社,要走的,还不止,这么多路,生产队,一天才,才能挣,一毛,六分?。”
良馨眉头还是拧着,“武主任,糊火柴盒和纳鞋帮的活如果还有,再对接过来。”
“纳鞋帮?”武主任疑惑看了看面包坊,“一千个火柴盒糊一天才能挣两毛钱,加工鞋帮,缝一百个才能挣一分钱,一千个才…………………”
“俺干!”
王大丫握紧双手道,“俺能干,比,生产队,容易。”
武主任走了。
走之前说马上把鞋厂的材料和板车送过来。
王大丫走到良馨旁边,“良厂长,谢谢,谢谢你。
良?拍了拍王大丫的肩膀,“你跟我去一趟我家,把妇联奖励给我的???搬过来。”
“????”李茅疑惑,“搬那干啥?"
“手工缝鞋帮,一个小时顶多能缝十几个。”良馨道:“用???的话,几分钟就能出来一个。”
“对啊!”
李茅一拍手掌道:“还是你脑子好,有了缝纫?,大丫一天就能多挣好几毛!说不定到时候比我们工资都高!”
"T......"
良馨刚站起身,听到王大丫的抽泣声,转头看到王大丫眼眶湿润,“哭什么,可惜我这个厂长只是个挂名,只能管一管内部的经营运作,不然就直接给你开工资了。”
王大丫抬起手,用手背擦眼泪,“谢谢,谢谢你,良厂长。”
等缝纫机抬过来,后勤把面包坊的原材料、板车和鞋帮都送了过来。
王大丫不会用缝纫机,夏霞去教她使用。
后勤送来的鞋帮还是棉鞋,要用粗线把里外三层密密实实缝起来。
李茅看着筐里的蔬菜,“良馨,今天怎么送来这么多的菠菜和青菜?”
良馨戴上围裙,“做青团。”
“青团?”
钟雪莲惊讶,“你是说…………清明节?”"
“清明前后不是都吃青团?不过节,吃一吃总可以吧。
"当然可以!”
良馨拿起糯米粉,“先把菜洗干净,然后你做鸡蛋糕,李茅嫂子做面包,昨天已经有人来问面包,先做一炉出去尝一尝,做完这一炉,你们俩再做一炉桃酥和鸡蛋糕,分出五十斤鸡蛋糕和100块桃酥,留着送给11团和3团。
“只给他们两个团五十斤鸡蛋糕和100块桃酥?”李茅好奇道:“光是上一次放假,他们特地跑过来的家属,都不止买了五十斤,一个团一两千号人,还不算家属,两个团至少在三四千人,真的只给五十斤?”
“一次性送完了,怎么赚津贴?”
良馨看着恍然大悟的李茅,“再说,鸡蛋糕就是现烤出来的才好吃,稍微放一两天口感就要减弱了。’
“你说得对!”
李茅系上围裙,戴上帽子,“干活了!”
面包坊拐角,夏霞在教王大丫使用缝纫机,长案上摆着两个黄盆和一个搪瓷盆,里面分别放着面团和鸡蛋。
踩缝纫机和打搅鸡蛋的声音混合在一起,陆冲锋走进来,第一感觉就是面包坊变得以前更加忙碌。
良馨正在往糯米粉里倒入榨好的青汁,转头看到陆冲锋,视线缓缓落在他手上提着的………………王八。
“哪来的老鳖?"
“我特地搭配的名菜,霸王别姬!”
良馨:“………………你的知识库里什么时候多了一本菜谱?”
冲锋将宰杀好的老鳖和整只鸡放在家里拿过来的搪瓷盆里,“你不要烧,我去师部开个会,开完我拿回家烧。”
“领导改造得好。”
陆
“看人家这小两口日子过的。”
夏霞教会了王大丫,过来帮良馨的忙,“难怪都说要向陆科长学习。”
“嫂子,你说的学习和他们说的学习,应该不是一回事吧?”
良馨反复揉搓粉团,将粉团的青汁揉得色泽均匀,软硬适中。
“我看各方面都得向你们学。”
夏霞拿出豆沙馅准备,“我是不懂,但我看得出来,以前祝副师长带的兵,和现在陆科长带的兵,精气神完全两样!”
钟雪莲抬头道:“我们家老季也说了,陆科长是他见过最有本事的年轻人。”
“不说别人了,光看我们家老雷,身材跟从前比,又变了个样。”李茅用力和着面,“希望他这次被陆科长选中参加比武大会的训练,能拿下个勋功章,有了面包坊,我越来越不想离开军营了。”
“转业一般都是年底,这才刚过完年,暂时应该不用担心。”
良馨将绿色粉团搓成长条,摘成每只重一两五钱的胚子。
夏霞帮忙一一过称,过完了十几个,实在忍不住道:“手上功夫怎么这么厉害,每个剂子的分量都能摘得这么准。”
“熟能生巧,做得多了,以后你们也能。”
良馨将胚子摁扁,加入豆沙馅,捏拢收口,搓成球状,第一个青团生胚便做好了。
“嫂子,这个不需要什么技术,你来做,我去做蜜三刀。”
钟雪莲和李茅同时抬头,“蜜三刀?"
“鸡蛋糕、桃酥、麻花,就连洋面包都做出来了。”夏霞道:“再做出生日蛋糕我都不奇怪了,良馨啊,藏着大本事呢!”
“会做生日蛋糕,也不算什么大本事。”
良馨拿来黄盆,“你们做你们的,我会口述提醒重点,听到我说话看一眼就行了。”
钟雪莲和李茅很想看,但也没有顾着新品,加快了手上的“旧品”,依然认认真真按照步骤做好面包和鸡蛋糕。
“蜜三刀是由里子面和皮子面组成。”
良馨面粉和饴糖放入盆? 入和面肥,揉搓成团,“ 足成大酵面, 入碱水去酸,就调成了 子面团,
“良馨同志!”
正当四人认真听讲的时候,面包坊外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良馨思考一秒,想起了是谁,忙道:“黄支书,请进。”
“良馨同志,还没见到我人,你就知道我是谁了!”
下河大队支书领着一群人进门,这次手上不是篮子,而是两筐海货和农副产品。
惊坏了面包坊的人。
包括良馨。
左
|就是用面粉
匀。
边筐里摆满了鲈鱼、马鲛鱼、带鱼、黄鱼、花蟹、扇贝、海虾、海鸭蛋.....还是上一次几乎不重复的海产品!
右边筐里摆满了鸡蛋、蜂蜜、黄豆、红枸杞、猪肉和一整颗猪头……………
良馨举着沾满面粉的双手走上前,“支书,你这是干什么?”
“良馨同志,省革委奖励给我们的拖拉机已经送到村里了!”
下河大队支书高兴道:“一台崭新的东方红拖拉机!两三千块呢!”
“支书,上次已经为了这拖拉机送给我很多海产品了……………
“良馨同志,还不止呢!”
下河大队的社员激动抢话:“省革委的干部说,还要给我们村修路,重建房子!”
“这都不算啥了。”支书道:“关键是,我们和你救水的事,不但要被画连环画,拍成电影,改编成舞台节目,还要被写上小学课本了!”
良馨收回了手,露出笑容,“那要恭喜你们了。”
“没有你这位真正的英雄,哪有我们这一天!”
黄支书指着两筐海产品,“所以这点东西不算什么,就是为了表达我们的心意,以后我们只要一出海,有什么新鲜产品就立马给你送过来尝尝鲜,良馨同志,你千万不用客气,你要是再客气送我们什么回礼,那我们全村......全公社的人都要睡不着觉了!”
“行。”
良?指着桌子上的生胚,“我收下了,但是你们等下也要带一些我们面包坊新鲜出炉的点心,回去给家里人尝一尝。”
“良馨同志,我早看见了。”
南河公社主任走上前,“也听说过,英雄不进药厂,开了个面包坊,最近我们公社很多学生也跑到供销社要买鸡蛋糕和麻花,都是11师安排到公社学校上学的孩子们给馋的。”
良馨刚想一笑,看到拐角缝纫机前站着的王大丫,“主任,你们供销社没有点心加工坊?”
南河公社主任笑道:“平时社员们哪有钱买这些点心,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去县里进一批点心回来卖。”
“去县里?太远了吧?”
良
馨慢慢道:“以后你们需要的话,我们面包坊给你送货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