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武帝寄奴 > 第057章 奸雄论道

第057章 奸雄论道

桓玄依然是隔三差五邀我赴宴,并刻意把自己的亲信和朝中的要员介绍给我。

有一次,桓玄还把我召入内殿跟我促膝而谈。

“稚远对爱卿赞赏有加啊。”桓玄突然提到王谧。

“王公其实对臣有大恩。”我回答说。

“哦?何出此言?”

于是我对桓玄讲叙了当年王谧救我于刁逵凌辱的事。

桓玄听了感慨说:“原来你与王、刁二人都是故人。哈哈。”桓玄有意把“故人”两个字加上强调的语气。

如今王谧这个对我有恩、刁逵这个对我有仇的两个人却都成了桓玄的心腹。

“确实如此。”

桓玄接着说:“稚远果然乃宰相才,竟然能识德舆于草莽间。较之萧何亦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来朕今后需要多多重用他。”

我听了这话,附和说:“王司徒的确是大才。”

桓玄转了个话题问:“爱卿乳名寄奴?”

我回答说:“是。臣幼年丧母,父亲无法养育。之后曾寄居人下。”

桓玄叹了一口气,说:“英雄者,身受磨砺,方可能大事。韩信当年亦曾受胯下之辱。爱卿便如韩信一般,祖上为君侯,然而却出身贫寒。我看刘裕刘德舆便是我朝之韩信啊。”

“臣不敢当。”我说出这番话时,心里却在想:在桓玄看来,我到底是攻城野战助汉高祖逐鹿中原之楚王韩信,还是上不见天日下不见黄泉被吕后诛杀之淮阴侯韩信呢?也许兼而有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唉”桓玄接着说,“岂止爱卿。连朕年轻时也曾受辱于人。”

于是桓玄便对我讲了一件我曾听人说过的故事。

桓玄的父亲前大司马桓温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因为久有异志,而使得朝中君臣都认为桓温有不臣之心。桓温去世后,他的子侄都被剥夺了实权。桓玄最后被任命为一郡的太守,为此郁郁不得志。曾感叹说:“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于是挂印而去。

有一次,他到会稽王府中赴宴。司马道子借着酒劲训斥桓玄说:“听闻尔父桓温当年意欲谋反?”

桓玄吓得当即伏倒于地不敢起来。司马道子不顾宾客环伺,依然当众羞辱他。身为名门望族的桓玄在觥筹交错之际受到这样的斥责,实为大辱。不仅辱及自己,而且还辱及地下的先人。然而,慑于司马道子的权势,桓玄唯唯诺诺而不敢言语。

桓玄谈及这件旧事,对我说:“出身名门何足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朕虽有先人留下之基石,但若自甘沉沦,也不过如这建康城中的寻常高官富户之子弟一般,只懂饮酒清谈而已。司马道子便是一例。

出身贫寒何足惜?想尔先祖斩白蛇起义,击败项羽而成就千古功业。实令人击节而叹。汉之末年,名门之曹操、士人之孙坚、寒门之刘备,均得以建不朽之功,成鼎足之势。名门、寒门有何不同?所谓,成或败,在人,亦在天,不在出身。”

“陛下所见甚高!臣受教了。”

“爱卿不必如他们那般说话。朕有所见不到之处,尽管明言。”

“臣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