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儿子没少被村里孩子和二流子戏耍,欺负他脑子不好,说话也不利索。
长大后他长得牛高马大,而且也懂了一些事,这才没有被欺负太厉害,可他们家还是很被瞧不起。
童大花坚持把女儿送去学校上学,就没少被人在背后嘀咕。
现在两个侄女来他们家,这些人又在背后说三道四,这让童大花心中愤怒极了。
苏如意能跟他们家亲近不容易,这些人要是让苏如意不高兴,以后不再登门,她真的要气死的。
“没事,咱们不理这些人。”
童大花只觉得难堪,带着几个姑娘去了距离人群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省得被那些人指指点点。
“这里水比较深,你们一会儿小心点,别跑远了。”童大花叮嘱道。
苏如意看了看不远处那群女人,年轻的女孩,小媳妇身上还穿着衣服,可年纪大的和年纪小的,基本就是直接光身子,也不怕光天化日之下被人看见。
童大花看出她的犹豫,道:“没事,没男人敢过来,而且这里有石头挡着。”
苏如意还是第一次到河里洗澡,她家附近也是有河的,以前几乎每年都会淹死一个小孩,她从小听话不敢去。
她也不好意思全脱,穿着内裤和短袖下水。
刘婶子也带着自己闺女到河边洗澡,看到童大花几人在那边,也准备抱着盆走过去。
没走两步就被人叫住了,“刘婶子,你可别过去。”
“怎么了?大花在那边呢。”
刘婶子跟童大花关系不错,平常经常凑在一起。而且这边人多,她跟其中几个人关系不好,最喜欢嚼舌根子,老是喜欢说一些不着调的话,她带着女儿可不想听这些人说些有的没的。
之前李家的小女儿就被她们说哭了,才十来岁的姑娘,因为长得丰满点,有些娘们那嘴就跟吃了粪一样,说话特别难听。
现在李家小女儿走在路上都是佝偻着背,生怕别人看到人家的大胸。
王嫂子朝着她不停招手,刘婶子终究抵不过好奇,走了过去。
“咋了?”
“你没看见童大花那俩侄女也在啊。”
“那又怎么了?”刘婶子一脸不解。
王嫂子猛拍大腿,一副大惊小怪的模样:“哎呀,婶子,你不知道呀!”
“知道什么?”
“你今天是不是没在村里?”
“对啊,今天不是大集吗,我做了豆腐到集市上卖。现在卖豆腐的人多,我卖到太阳下山才卖完。”
王嫂子一副我就知道的模样,“难怪了,你肯定没听说过童大花两个侄女干啥的吧。”
刘婶子听到这里,就隐隐感觉不对了。
“她们干啥跟我们有啥关系。”
“怎么没关系!童大花家啥情况你还不知道吗,当初家里都养不起,把她送到张家养,其实卖到张家当童养媳。这样的人家能有什么钱?说得好听是城里人,可城里人也是有穷人家的,有的还不如我们这些农民呢。
自从路修好后,他们想进省城容易很多,也就很多人往省城跑。
从前他们羡慕镇上的县上的人,现在他们自觉是省城人了,就隐隐有些瞧不上了。
童大花家在偏远小县城,也就更加瞧不上了。
刘婶子对童大花的情况也很了解,“你有话快说。”
“你说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认识家里有车子的?
“兴许人家是借的,再说了这年头突然暴富的人那么多,兴许是哪个穷亲戚朋友,一夜暴富了。”
王嫂子白了她一眼:“你可拉倒吧,你自己说说这话说出去有人信吗。”
“你要是没什么事我就走了,一会天黑了就不好洗了,我今天出门一身汗呢。
王嫂子:“你别不耐烦,我也是为了你们母女好,省得回头病了遭罪不说,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也是那什么呢。”
“那什么?”刘婶子眉头紧皱,总觉得这话充满了恶意。
“还能是什么,就是脏病呗!”
刘婶子唬了一跳:“你可别胡说八道!”
“我怎么胡说八道了,村里今天都传开了,童大花有一个侄女是从南边来的,在南边挣了大钱,过来就是想把几个妹妹也带到南方去呢。你说一个这么年轻的女孩,能怎么挣大钱?肯定就是卖啊!谁不知道南边这种事可多了,火车站附近到处是
这种脏店,听说还有专门的二奶村呢。”
王嫂子望向苏如意的方向,充满了鄙夷。
“也就是童婶子是个眼皮子浅了,侄女不是坐了小轿车回来,就得意得尾巴翘上天。当谁没见过车似的,咱们现在去省城多简单啊,路上的小车多了去了。”
“这种话可不敢乱说啊,而且石头妈不是这样的人,她很疼孩子的。”
王嫂子嗤了一声:“再怎么宠女儿,那也还是儿子更重要。大儿子脑子不好,那也是男娃,肯定要为他盘算的,就跟张板凳叔爹妈一样。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不好找童养媳,可要是有钱也能给她大儿子娶个好媳妇。”
张大贵从小撑着小板凳走路,因此也被人戏称张板凳
刘婶子依然不敢相信,她还是知道童大花为人的。
她跟张大贵虽然接触不多,可看着也是个性子不错,家里都是童大花说的算。
对于一个童养媳来说,童大花这样是撞了大运的,嫁到了张家这样的厚道人家,一般的童养媳那都是从小被活得不如畜生,干得多吃得少。
很多公婆对待儿媳,还没有张家对待这么个童养媳好呢。
刘婶子之前还跟自己男人感慨,童大花也是另一种命好,要不然待在原来的家里,日子估计还不如在张家呢。
这些年她可是亲眼看着童大花怎么补贴娘家,可娘家人,除了她二弟,其他人全都是吸血鬼白眼狼。
童大花疼爱女儿,你要说她以后嫁女儿拿的彩礼比较多,她还会信,让女儿去做那种脏事,打死她也不信啊!
她真敢这么做,张家两老能从棺材里跳出来骂人。
王嫂子看出她心里所想,道:“我就知道你不信,今天都有人看到两个侄女带着他们家两个女儿去城里了,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大堆肉。你说要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怎么可能这么大手大脚的?
昨天你也见过了,他们带了多少东西进张家,今天又买那么多肉,好像钱不是钱似的。你说说,要是正经赚钱,敢这样花销吗?我们家那口子,农闲时去城里工地干活,那辛苦成啥样了才挣那么点钱,也就逢年过节才敢这么花钱的。
“不能够吧.....昨天那两女孩才刚来。”刘婶子看王嫂子说得像模像样的,心里也开始有些怀疑起来。
“你是没看到今早上她们打扮得有多花枝招展,一看就不像是正经人。”
为了更好地推销发卡和头花等,苏如意一大早给三个妹妹梳了符合她们自身特色的发型,上面有很多装饰,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戴出来是什么效果。
三个女孩都是打耳洞的,因此也都带上了耳环耳钉。
苏如意有段时间沉迷汉服,于是专门学了怎么梳头,她本来就爱美,以前就没少折腾自己的头发,经过专门培训,不说专业级别,但是在普通人里绝对算得上是高手。
其实她也没有给三个妹妹打扮得很夸张,毕竟太花俏了,就跟衣服不搭了,而且都是往可爱打扮的,只能说什么人眼里看到的就是什么。
王嫂子看刘婶子被说服,得意地捧着自己的盆走了。
刘婶子的女儿姜小桃拉了拉她妈妈的袖子,道:“妈,你别听王嫂子瞎说,巧巧是要考大学的,才不会去做那样的事。”
张巧巧成绩特别好,今年中考考了全县第三,上了县里的高中。原本是能上市里高中的,但是县高中说她要来可以免学费,于是就到县高中去了。
为了这事,村里人也没少说风凉话,大家都觉得张家人心里没数,竟然还指望女儿考大学,趁着现在成绩好赶紧上中专。
现在中专多吃香啊,毕业了就能分配工作。早点出来早挣钱更适合家境不大好的人,还多几年工作经验,工资评级要算上工龄的。
可是上了高中后,要是考不上大学就白费了,高中毕业可不包分配。
现在大学多难考啊,全镇都没几个人。
所以现在很多成绩好的,都是去中专,很多中专录取分数比高中还高。
张巧巧现在成绩是好,可女孩上了高中就不行了。
回头竹篮打水一场空才知道哭,他们家就这破风水,怎么可能会飞出金凤凰。
姜小桃跟张巧巧是同龄的,父母关系好,她们关系也很好。
她一直知道张巧巧有多聪明,她不是那种书呆子,她就是单纯聪明脑子灵活,再加上很勤奋刻苦,所以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
张巧巧是有大志向的,怎么可能为了眼前利益,去毁掉自己的人生。
刘婶子表情纠结,她相信童大花为人,可王大嫂说得言辞凿凿,让她不免有点担心。
她倒是不在意什么,就怕女儿被连累了名声。
“妈,咱们要不直接过去问呗。”
刘婶子唬了一跳:“你这也太莽了,这多尴尬啊。”
姜小桃还想说些什么那,刘婶子又道:“不过让我憋着,晚上我该睡不着觉了,走,咱们过去问问!”
走了几步,刘婶子又低声叮嘱道:
“你一会儿别急着下水,就当我们过去跟她们打招呼。”
两人商量好走了过去,刚凑近就听到那里一片欢声笑语。
“小桃妈,你怎么才过来?我老早就看到你了。”童大花朝着她打招呼。
刘婶子朝着她不自然地笑了笑,目光下意识看向苏如意。
此时的苏如意就跟出水芙蓉一般娇俏,游泳时那动作特别好看,跟别人都不大一样。
她长得白白净净的,看着乖巧精致,带着股书卷气,怎么也不像是会干那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