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婷凑过来看了一眼,道:“确实都在一片地方,看样子大概五六公里,公交车不是往姑妈那边走的,咱们走过去需要一个多小时。”
这个距离对于苏如意来说并不远,这一世她上初中的时候,从家里走到学校差不多也是这个距离。
她上学期间,每天早上带着午饭上学,中午就不用回来了,下午才从学校走回来。
“咱们要不一会儿顺道去姑妈家?”苏如意道。
两人离开招待所的时候,都是将行李带在身上的,房间也给退了。
反正行李也不多,这样更加自由。
“行啊,我以前跟爸去过姑妈家,我知道在哪里。”
童爱华工作后,农忙时候没法过去帮忙,也会带着几斤肉去童大花家,给他们一家人补补。
王慧婷小时候也跟着去过几次,长大后才不爱去的。
姑妈一家人倒不会说些什么,对她和大姐都很好,可她村里人会对她指指点点,王慧婷就不乐意去了。
两人按照地图上的指示,走了大概十来分钟的路,就看到了塑料厂。
塑料厂孤零零地建在那里,不过四周修整得很好,看不到杂草。
通往塑料厂有一条水泥路,看着比大路要新,估计是建厂后新修整的。
路两旁还种着树木,只是新栽种的,树苗都还很小。
厂子占地面积很大,建的都是平房,但是都很规整。
远远看,就能感受到这里很规整,并且有一片地方是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估计是厂职工宿舍区。
整体看不像是那种草台班子,胡乱随便凑合过的。
只是这种感觉不像苏如意以前见过的工厂,莫名感到有些熟悉。
两人刚走近大门口时,就感受到被人盯上了。
门卫室走出一个高大英挺的小伙子,目光锐利清正,身上还有明显的兵味。
这一瞬间,苏如意反应过来那种熟悉感是什么了。
这里一切都很军事化管理,不管从格局还是人员,都透着那股子意味。
接触后,更觉得对方身上还有一股兵味,可以肯定他是退伍军人。
他做事一板一眼非常谨慎,并不会因为面对两个年轻女孩就掉以轻心,不过态度是温和的,只是做事很认真而已。
苏如意好奇,这不是一家民营企业吗,怎么一股子兵工厂味道。
苏如意也不是没接触过退伍后开厂子的人,也有搞所谓的军事化管理的,可也不会搞得那味儿这么正,毕竟你愿意,人家打工人不一定配合。
得知两人来意,门卫招呼附近一个人,让他去传消息,并邀请苏如意和王慧婷在门卫室里先休息一会儿。
王慧婷在苏如意耳边低声道:“姐,这家厂子老板,对员工还挺好的。”
“你怎么看出来的?”
“这个门卫大哥身上穿的制服,料子款式都很讲究,比以前纺织厂的都好。”
纺织厂以前效益好的时候,福利是很好的,工装都是发的,质量都挺不错。
苏如意深以为然,她刚才也注意到了。
门卫长相只算是普通,但是本身挺拔加上衣服款式利落,整个人看着特别精神,站在那跟一棵小白杨似的,特别正气。
苏如意:“这样看这家塑料厂的老板应该挺厚道的,要是别的职工也差不离,那这老板可真是大气。”
私企和国企不同,以利益为先。
对职工这么大方,人品应该还不错,不是那种黑心老板。
不过也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制服得员工自己掏钱,这种情况也不少见。
这个厂子的办事效率很高,两人没等多久,就有人过来将两人带了进去。
这人还是个女孩,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的。
“我叫马慧,请问你们是来谈什么业务的?”马慧态度温和有礼。
身为厂二代的王慧婷,一下就感受到不同。
不管是从厂区还是员工,都很不一样,一切井然有序。
王慧婷小的时候,厂里情况还不错,大家精神头都很好,可厂里还是有些混乱的,吹牛忘了干活的,一边干活一边抽烟的。
每年厂里都要召开好几次强调纪律的会议,可效果甚微,大家该干嘛干嘛,依旧懒懒散散,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注重安全生产。
她妈和继父都是老实人,整天忙忙碌碌,可有些人却闲得很,混了一天什么没干就下班了。
在这里没有看到这种景象,都在忙碌自己的事。
马慧似乎也有意识地带着两人往厂房附近走,让她们能看到里面大概景象,并没有因为她们只是两个年轻女孩而怠慢,想把厂里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她们看。
“我们厂的产品质量你们不用担忧,我们每一道工序都是非常严谨的,出厂前也会仔细检查。”
苏如意:“你们塑料厂主营什么方面的塑料制品?”
“目前主要是生活类的,比如塑料盆、塑料杯、塑料袋等等,别看我们塑料厂是新建的,可有不少类型机器,都是国外进口的,只要数量足够,可以根据顾客需求定制。”
苏如意一听这话,就知道这家塑料厂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优势的主营项目。
目前生产的塑料制品,相对来说工艺也没有那么复杂。
可马慧又对厂里的机器非常自信,估计有什么渠道拿到机器,人才有没有可就不好说了。
有渠道进口机器的,那都是有门路的。
这年头虽然有很多白手起家发达了,可也有不少人本身家世就不差,在做生意初期就获得各种资源渠道。这些人成功概率要大得多,冒的风险也比真正白手起家的人少。
那些后世大佬,很多都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苏如意点点头,并没有说些什么,并未对马慧道出自己的来意,一路都在观察着厂子的情况。
王慧婷看苏如意没说话,她也没有出声。
马慧领着两人进入会议室,她出去给两人倒茶的空隙,王慧婷低声道:
“感觉这家工厂还挺靠谱的,比我们家具厂管理得好。”
“看表面确实还行。”
王慧婷一听这话,就明白深层的意思。
“姐,你觉得他们只是表面光?”
“是不是表面光我还不清楚,至少刚才看到的,这家厂子业务并不多。
苏如意出入过很多厂子,前世他们村有很多人办厂子的,拆迁后大家虽然各自住在不同地方,她更是跑到风景怡人的郊区去了,可每年分红的时候,全村都会聚在一起。她家就她一个代表,所以她每年都会参加。
聚会时,她没少听那些开厂子的人说自己厂子的事。因此,对于工厂情况还是有些了解,她刚走了一圈就感受到不对劲。
具体哪里不对她也说不好,但是以她的经验,厂子的运营情况应该不像看起来那么有条不紊。
不管怎么说,还是谨慎为妙。
她就那么一点本钱,可经不起被坑。
马慧给两人倒茶后不久,一个三四十岁,看着很面善的大姐走进来。
“你们好,我是红星塑料厂的副厂长,赵向红,欢迎你们到我们厂里来。”
赵向红热情地朝着两人一一伸手,苏如意和王慧婷连忙站起来回握。
“你们是来我们厂子谈业务的?没想到你们年纪轻轻,就这么能干了,看样子你们顶多十七八吧?”
赵向红看到两人的时候,心底是有那么点失望的,要不是提前知道,还以为她们是过来找工作的。
可又觉得两个小姑娘这么大胆找过来,又觉得后生可畏。
而且现在能有一笔生意是一笔,只要能赚钱就行。
苏如意笑笑:“我没考上大学,所以就想着自主创业。”
“这个词用得好,‘自主创业''。现在正是我们国家发展时期,最适合年轻人闯荡了。”赵向红赞许道,“你们是想要进什么类型的货呢?"
“不知道你们厂里有没有呼啦圈?”
“呼啦圈?”
赵向红和马慧对视一眼,两人明显都没听过这个东西。
苏如意道:“说白了就是个塑料管子弄成的圈圈,既是玩具也是健身器材,大人小孩都能玩。这东西在京城、沪市、羊城那边很流行,省城也开始逐渐流行。这玩意是外国人发明的,在国外也非常流行。”
赵向红和马慧还真不知道这个,他们厂子建在郊区,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消息容易闭塞。
虽然平时经常出去打探市场,可收到的信息还是有限的。
赵向红对塑料制品也只是个门外汉,以前没搞过这个,目前依旧还在学习阶段,不过这个就没必要跟苏如意提了。
“这东西我确实没有见过,不过听你这么说,工艺倒是不复杂,我们厂应该是能做的。”
他们有机器可以制作塑料管子,可还是得拿到样品看一看,才比较稳妥。
对方说得很简单,谁知道里头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工艺呢。
“呼啦圈有个很大特点就是色彩鲜艳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