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娱乐:神级奶爸 > 第十六章 惊人的数据

第十六章 惊人的数据

从昨天晚上,几个和考古相关的群,开始向外积极地推广鬼吹灯小说链接开始。

只要微讯群里拥有这1000来人中的一位,就一定会得到鬼吹灯的强烈安利。

而这么大规模的自发宣传,当然也让其他群里的不少网友被劝动。

左右也没什么事情,权当打发时间了。

于他们点开链接看起了鬼吹灯。

这一看不要紧,不知不觉就被这部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

他们不懂什么写作手法,也不懂什么叫黄金三章,但是新颖的盗墓题材、第一人称的写法,还有什么纸人、鼠友

这种一看就是创新的东西,格外地吸引人,让他们有继续往下读下去的欲望

只是,唯一让他们感到遗憾的,就是内容太短了。

三章的文字,就算加上前面的引子,也不过才9000来字而已。

根本就不够看的

意犹未尽之间,这些读者内心的分享欲也油然而生。

他们就像那些考古群里的人一样,把鬼吹灯的链接发到了好友群,或者推荐给了身边的朋友们。

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鬼吹灯小火了一把

微讯转发、朋友圈扩散甚至口口相传

当然了,他们也没忘了跑到原点鬼吹灯的评论区进行催更

那些小有资产的读者,更是毫不吝啬地进行打赏:

价值1000的盟主、500的掌门像是不要钱一样地抛出去。

催更票,更是成捆、成捆地往下砸

就两个字,离谱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在看了一点儿之后就放弃的:

或许是因为第一人称,或许是因为不喜欢灵异,也或许是因为内心害怕这些妖了鬼的

总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总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喜欢鬼吹灯吧

而鬼吹灯评论区的火爆,让始作俑者,也就是那些考古群里的人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

经过几个考古群里的群友们几番讨论,总结出了鬼吹灯前三章里面出现的几个灵异事件。

然后,由各自群里的几位年轻一些的考古大拿出手,搜集群友们的意见后,撰写出一篇观点明确的科学解释。

之后,一齐放到了鬼吹灯的评论区。

本来评论区里面绝大部分是催更,或者夹杂着一点阴阳怪气的弃文评论,比如:

“这小说太好看了,作者大大能不能快点更新啊”

“作者大大,可以透露一下什么时候更新吗”

“咱这是科学社会,明目张胆地写这个,迷信”

“就是,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第一人称的小说,狗都不看”

“楼上的小黑子滚粗,没人求你们看,苏大大,到底啥时候能更新啊”

当这些考古大拿们的评论出现在评论区后,迅速就被几个群里的人顶到了最上面。

整个评论区前十的最热评论,竟然全都变成了科学讨论帖:

“科学讨论之:白纸人究竟是怎么活过来的”

“怎样用科学的力量,来解释鼠友的存在”

“诈尸究竟是杜撰,还是真实存在”??

看过鬼吹灯的网友们,本来是过来催更的。

骤然看到最上面的那些科学讨论帖,顿时来了兴趣,纷纷点进去阅读详情。

结果,就如同打开了科学的闸门,帖子竟然真是在跟他们讲科学,摆事实。

那些内容,尽是一些以往他们常见,却并没有在意过的知识点。

原来,科学还能这样用

于是,一场由考古人发起的讨论活动,就这样在一部盗墓小说的评论区,开始了

一上午的时间,除了陪小禾苗去楼下玩了会,苏亦鸣就一直在码字。

中午是在江长清家里吃的,吃完饭稍微休息了一下又写了一会。

在哄着小禾苗睡着之后,又一头钻进了书房。

所以今天的成果是喜人的,临到晚上6点之前,就写了3万字出来

这也意味着苏亦鸣今天整整写了6个小时

“还真有点累”

苏亦鸣伸了个懒腰,打算把稿子上传到作者后台之后,就去看看小禾苗。

这小姑娘2点多睡着的,到现在都过去3个多小时了,还没醒

这要是再不醒,注定晚上要熬到11点才会睡了。

熟练地点开原点的作者后台,苏亦鸣正准备上传章节。

叮叮叮

一连串的网站短信提示音响起。

苏亦鸣往页面右上角一瞧,竟然有站短

这是有多急切,连发6封站短

信手点开小信封,第一条站短是今天上午9点发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