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收下了百姓们的祝福,不过这一路上的叨扰,倒是令孙仁颇为为难。
在孙仁身边坐着的杨林笑道:“仁,这正是我让你来蜀中一趟的原因,如今在蜀中一带,你的威望已经远超刘皇叔了,又了这样的威望,又有了蜀中百姓们对你的祝福,你还会害怕在这片土地上会遇到危险吗?”。
原本孙仁在路上还是有些担心的,但是听了杨林的这句话,她就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了。
现如今,这蜀中的土地,孙仁所享受的待遇,已经是蜀中之主的待遇了,那么她还害怕什么?
仪仗一路前行。最终来到了成都城。
刘备率着满朝的文武,出城迎接孙仁的到来。
孙仁骑着马。扫视了一遍蜀中的官员们,便问道:“诸葛孔明何在?”
刘备道:“孔明已率军前去平定南方的叛乱了。前些日子,已然传来捷报,相信不日,孔明就将班师回朝了。”
除了诸葛亮之外,蜀中的几位重将,也不在刘备的身边,没有了这些性子暴躁的将领,杨林倒是能够稍稍的捉弄一些刘备。
于是杨林对刘备说道:“刘皇叔,我主远道而来。不熟悉成都城内的景致,劳烦刘皇叔为主公牵马,一路上指教一二。”
刘备一听,顿时脸色都变了!
蜀中的臣工们,都面露愠色,虽然主公战败,但是好歹东吴与蜀中是平等的关系,今日你东吴之主访问蜀中,却要蜀中的主公牵马随行。这不是侮辱人吗?
不过蜀中群臣虽然心生不满,但是却敢怒不敢言,孙仁自己也觉得杨林的这个要求颇为失礼,刘备毕竟是西川之主。若是给自己牵马了,那么日后,他在蜀中又如何立威?
孙仁向杨林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你的要求有些过分了,但是杨林却笑而不语。于是孙仁也没有多说什么。
不过刘备在些挟后,却说道:“能为孙将军牵马。是备的荣幸,既然如此,就让备陪着孙将军四处看看吧。”
孙仁也颇为吃惊,没想到刘备会放下自己的架子,为自己牵马,如同一名马前卒一般。
当然,刘备忍辱为孙仁牵马最深层次的原因,是现在的西蜀,全靠着东吴的救济才能够存在下去,若东吴翻脸的话,别说是南征孟获了,就算是百姓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
刘备牵着马,为孙仁介绍了成都城内的大街小巷,其中重点介绍了东吴的商会和东吴的餐馆。
这两栋建筑物,都是由东吴的商人们所建造的。
孙刘两家兵戎相见,双方之间的贸易停了一段时间,不过自从双方签订了和约之后,蜀中与东吴商人们之间的往来又恢复了。
刘备对此也没有办法,因为他知道,通商能够使蜀中的国力恢复得更快,如今的西蜀千疮百孔,若不赶紧恢复的话,只怕会被曹操给蚕食掉。
东吴商会的大楼,气势辉煌,正是东吴的象征。
现如今,在商会的约束下,贸易繁荣的进行着,商人们之间讲求诚信,双方买进卖出,童受无欺。
虽然东吴是胜利者,而西蜀是失败者,但是在商人们之间,却没有如此的看法,无论是东吴的商人还是西蜀的商人,在贸易中都受到了尊重,并且军队也保护着商人们的利益。
至于成都城内的东吴餐馆,现在已经不再卖什么百鸟汤了,而是买一些东吴的特色食品,比如说番十类的,虽然没有东吴的国宴助阵,但是东吴餐馆的生意,却也是极好的。
在游览了成都城内的大街小巷之后,刘备便邀请孙仁用餐,虽然蜀中一带的经济并不景气,不过刘备招待孙仁,也是颇为破费。
好酒、好肉、歌舞助兴……
对于刘备的盛情款待,孙仁倒也颇为感激,道:“刘皇叔,孙刘两家,虽然曾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但现如今,两家已是联盟,当共同发展,以求共赢。运往蜀中的粮食,是东吴的一点小意思,刘皇叔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就是!”
孙仁说得冠冕堂皇,虽然让刘备“尽管开口”,但是刘备却哪里敢开这个口?
要得到东吴的方面的援助,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单单是这些粮食,就让刘备失去了整个荆州。
若刘备再敢开口要其它东西,岂不是整个西川都会失去?
于是刘备道:“孙将军,东吴的好,备是记住的,还希望孙将军以大局为重,为我蜀中的百姓,多些帮助,备定会感恩戴德的。”
在宴席上,两位主公都只是说客套话,没什么营养,杨林听得甚是无聊。
宴席之后,杨林领着孙仁出了成都城,两人只带着几名近卫军随行保护。骑着马,在城外溜达。
时间已经接近于傍晚。天不久就要黑了,但是两人。却都没有回去的意思。
因为对于两人来说,像这样独处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于是无论是孙仁还是杨林,都颇为珍惜这个时间,都舍不得让这个时间结束掉。0
几名近卫军也是识相之人,只是远远的跟随,不敢靠近,更加不敢偷听两人之间的说话。
孙仁与杨林骑马并行,越走越是偏僻。
孙仁道:“杨林。今日你让刘备来为我牵马,好生的为难他,若是他愤然而起,只怕会拂袖而去的。”
杨林笑道:“刘皇叔虽然兵败,但是他好歹也是识时务者,当今蜀中,全靠我东吴而活,试问一下,刘皇叔又怎么敢为难于我东吴?若他真的连这点儿屈辱都受不了。他还哪里有资格统领蜀中?”
杨林是因为算准了刘备的短处,才会在蜀中如此放肆的,而此次的蜀中之行,杨林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于是杨林道:“仁。要不要再往前走走?”
孙仁奇怪道:“再往前走,可是什么都没有了。”
杨林道:“事实并非如此,前方虽然只是几个光秃秃的山头。但是却能够看见在这里所看不见的东西,仁。你和我去看看吧。”
孙仁点头,杨林便带着孙仁。前往前方的那个山头。
在远处,孙仁还看不出个究竟来,但是当孙仁走近了之后,她才发现,原来这片山头,竟然全是尸体!
这些尸体,许多还没有完全腐烂,几只乌鸦,正在享用着自己的美食。
“这、这里怎么会……”
孙仁有些吃惊,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的尸体?而且这些尸体,可不是陈旧的尸体,有些尸体,显然是刚死不久。
杨林笑着说道:“仁,这就是刘皇叔隐藏着的,不让你看的东西。”
孙仁道:“这是何意?”
杨林道:“蜀中一带,遭遇了虫灾,庄稼地里颗粒无收,老百姓没有了吃的,因此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这倒是我东吴的责任,准确的说,这是我的责任,因为是我的主意,才使得蜀中一带饥民四起,才会多了这么多的尸体!”
孙仁叹道:“原来如此,杨林,两国交战,必有死伤,就正如赤壁之战一样,若是不用极端的方式,只怕难以战争曹操的二十万大军。”
只要是战争,就是会死人的。
现在,孙仁已经不再抱有那种单纯的幻象了,无论是自己夺取了东吴的领导权也好,还是与曹操争领地、与刘备争领地,每一个过程,都是会死人的,而且不仅仅是死人,还会死很多的人。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孙仁自己也知道,以自己的满手血腥,只怕自己再也没有什么颜面去见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办法在死后去见自己的两位兄长。
关于蜀中一带的虫灾,虽然是杨林的主意,也是杨林一手操办的,但是却是孙仁允许了的,因此,对于蜀中这么多人饿死、或是死于混乱,孙仁也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孙仁道:“杨林,既然这是我东吴造成的罪孽,那么请容我向这些尸体道个歉,好让他们超生。”
于是孙仁下马,向着漫山遍野的尸体拜了一拜,她毕竟是东吴的主公,在她一拜之下,尸体竟然有了反应,发出了阵阵的风声。
孙仁一惊,忙上马。
杨林道:“仁,这只是风而已,不必大惊小怪,尸体是不会说话的。”
于是孙仁心中稍定,便又道:“杨林,你特意让我多走几步,就是为了让我来看这满山的尸体,好让我知道战争的残酷,了解到自己的罪孽?”
杨林笑道:“仁,我想让你看的,并非是如此的事实,现如今东吴援助蜀中,已经有了一段时日了,可是蜀中一带,却依然有这么多人饿死,从尸体腐烂的程度上来看,他们可不是由于虫灾而死的,更加奇怪的是,为什么刘备会将这么多的尸体,运送到如此远的山头上,而不让你看见呢?”(……)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