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纨绔风流才子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孝闻九边,勇冠三军

第一百二十九章 孝闻九边,勇冠三军

思索间,刘子墨已是打开了册子,上面用极小的字写道:

万历四十年,吴三桂出生于辽宁中后所城的一个低级军官之家。圣母不祥,继母是明代名将祖大寿的妹妹。

吴三桂,字长白,在家里面他排行老二,哥哥叫吴三凤,弟弟叫吴三辅,此外还有两个妹妹。

一心望子成龙的吴襄在培养儿子上不惜工本,曾多次劝说酷爱武术的儿子吴三桂弃武从文,还为他提供机会,投在明朝美术界的宗师董其昌门下读书。可少年吴三桂却执意不听,他认为,将来国家有难,还是要武人冲锋在前。俗语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吴三桂认为自己绝对没有入错行。早年吴襄带着儿子没从军前以贩马为业,自山东到辽东走的都是京津地区,有心计的吴三桂一直在观察着明朝的渐渐衰老的政治中枢,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个理智的青年当然会理智的选择自己的行当。

在练武场上,吴三桂表现出了很好的自律能力和吃苦精神:第一、投入:长时间单调而艰苦的练习中,他异常投入,从不偷懒。第二、好胜:另一个突出的品质就是争强好胜,从不服输。

祖大寿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外甥身上的不凡素质,对他极为宠爱,广延名师,悉心栽培。才十几岁,他的一身骑射本领就已十分出众,较场上常常夺魁,在关外军中已小有名气。

1崇祯元年,面对战云密布的关外,他决定开武科取士。录取工作由礼部尚书董其昌来主抓。董其昌拜见了已经做了京官的吴襄,打探武科人才,吴襄毫不谦虚的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吴三桂。果然,吴三桂没有辜负父亲的吹嘘和舅父的教诲,最终以自己的实力夺得武科举人。此时,上距其父吴襄夺得武进士才5年的时间。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从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事情也怪,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是弃商从军,结果,得到了李成梁的赏识,还与祖大寿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此时,吴三桂又弃文从武,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崇祯二年,皇太极发动大凌河战役,崇祯二年冬,皇太极亲率大军,绕道内蒙,直趋北京。崇祯皇帝误中皇太极的反间计,将大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当年袁崇焕被崇祯皇帝逮捕下狱的时候,袁崇焕的身边就只带了祖大寿和吴三桂这两员关外大将,还有一名是帮他背剑的贴身卫士,袁督师对吴三桂的器重,也由此可见一斑。

袁崇焕被捕之后,袁崇焕手下大将祖大寿偕同吴三桂率辽兵奔返宁远,崇祯皇帝派使者到山海关才追上祖大寿,宣称只罪袁崇焕一人,与众将无关。如此,祖大寿和吴三桂才返回孤城宁远自己的阵地,打算截击后金兵,这时已到了崇祯三年了。

话说这一天,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带领数百人外出侦察敌情,忽然与上万名后金的八旗军队相遇。八旗军队一看对方就这么点人,于是欺负吴襄他们人单势孤,企图迫使他们投降,于是这些八旗兵采取了围而不攻的计策。皇太极故意将这五百人围在锦州城外,诱祖大寿出兵.而这个时候的祖大寿看见后金的八旗军人多势众,自然不会上当,派兵出城救援!这个时候的吴襄等人,眼看只有死路一条了!这时候十七岁的吴三桂挺身而出,说:"请舅舅发兵救父."

祖大寿说:"皇太极诱我出城,我不会上当."

吴三桂说:"那我请求开城门,我率十七骑冲入敌阵."

祖大寿说:"你这岂不是送死."

吴三桂说:"相当年努尔哈赤十三遗甲起兵,我今天还有十七人,都是我的朋友."

祖大寿说:"好,我打开城门,擂鼓助威,但我事先告诉你绝对不会再发一兵一卒."

出城之后,吴三桂提刀上马,亲自居中,左右各置家将一人,其余十八骑分作两翼,勇敢地冲入包围圈。八旗军队在突然之间见到二十余骑明军冲来,一时束手无策。吴三桂拈弓一箭,射中一八旗军队的将领,那位将官立即从马上跌落下来!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心里面想,我要把他的首级割下来立功!于是从马上弯下腰去,不料那个将官忽然跳起,用短刀一下子就刺中了吴三桂的鼻梁!此时的吴三桂,哪里顾得上面部的鲜血呀,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将那个将官的首级砍了下来!接着,他与父亲吴襄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迅速率众突围!

这些八旗兵,当时却错误的分析了形势!他们认为,为什么明朝出来作战的部队只有这么少呢?对了,肯定是诱敌深入之计,我们可千万别上当!于是,轻而易举的,吴三桂就率领这可怜巴巴的二十来个人,一举突破了重围,将其父亲救回到了城中!

明军在锦州城上,眼见吴三桂英勇无敌,声势大振,呼声顿起.

只见吴三桂大刀开路,左杀右砍,硬是杀入八旗军重围.

这时候观战的皇太极感汉:"今天鳌拜不在,无人可敌此人,只有鸣金收兵.于是八旗军停止追击.

崇祯四年9月,皇太极发动了攻取大凌河之役,他以数万军队迅速包围了大凌河城,祖大寿率城内3万军民固守。

皇太极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掘壕筑墙,四面以重兵把城围住,断其饷道,又于城西另驻一军,专截锦州方面的援兵,企图经过一段时间的围困,城内粮尽援绝,逼使祖大寿献城投降。

明朝识破后金的作战意图,不能坐视不救。辽东巡抚丘禾嘉督率总兵官吴襄等合兵四万余赴援。行至离松山30里许的地方,与后金兵遭遇,双方展开大战,互有杀伤,明援兵撤回。

崇祯四年10月22日,皇太极亲率八旗骑兵,分作两翼,直冲明兵大营。吴三桂随父吴襄等未经接战,先自逃奔。后金兵趁势从后面追赶,疾追三四十里,才收兵,吴三桂随父吴襄及其部属早已逃脱。结果前面已经讲过,大凌河城城中粮尽,祖大寿率军投降。吴襄被削职为民,吴三桂免于处分。

刘子墨看着不由直皱眉,这是谁写的,文字看起来很是随意,不像是官方文件,倒像是街头说书的,而且其中只说到了去年,今年吴三桂是什么情况却是一字未提。

林三一看刘子墨的表情,顿时很是羞愧的低下头说道:“这是我让一个人从那说书那里听来之后写下的。不过,我这里还有一份资料。”

看着林三又递过来一份资料,刘子墨这才没继续责问。不过一看之下,顿时不由升起了一股怒意,难怪刚才不敢拿出来,却原来不过只有寥寥数十字。

三桂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鸡鸣即兴,夜分始就枕,终日无惰容。鼻梁伤痕,右高左低,中有黑纹如丝,非缔视不见。忤意,即自扪其鼻。与人语,如疾言,则意无他;或中变,则闭唇微咳,声出鼻中。以此两者测,百不失一。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