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于,即使知道科研投入回报不成正比,但是搞科研的人和搞经济的人的思考模式是不同的。而我国的经济体制又给科学家转岗为经营家设置了更多的障碍,从而使技术产业化的肠梗阻显得更加严重了而已。把这样的问题归之于教学有失偏颇,但是归之于体制则是多半没错的。
沈一一拿出的五百万。就是要让清华大学的微电子系基于0.8微米的制造技术,设计出一款处理器。
当这个任务一发布以后,微电子系的老师们当然是见猎心喜的很。有些老师更是喊出了0.8微米哪里够,现在国际的主流早就开始0.15微米级的研究了。我们的研究应该有前瞻性和超前观念,同样应该基于0.15微米级来研究。沈一一看了心说。得,这帮人是把自己当成傻冒呢还是他们自己本来就不聪明。先不说他们研究得出基于0.15微米的技术吗,还有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研究得出来。沈一一可是知道摩尔定律的。而且她也知道在制造工艺上,中国是一直苦苦追赶人家老美,可就是怎么也追赶不上的。在这种情况下,沈一一不认为自己的钱用来做这种“前瞻性”研究在目前阶段有什么意义。她早就决定,自己的投资主要应该还是集中在应用的研究方面。
所以沈一一很坚决地要求,任何研究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自己发布的任务书的要求来实施,绝对不允许拿自己的钱自己搞那种已经被否定的研究。否则的话等待这样做的人的将是他们收到的研究款的几倍的罚款。是不是有些霸王条款?但是没办法,沈一一是出钱的老板,她有权这样做。
所以,那几个过于兴奋的老师们也就只能偃旗息鼓地在几个老成持重的老教授们的带领下,开始了电路设计工作。
这个时代的电路设计,更多的还是手工作业。和没有autocad之前的机械工程师们一样,拿着一支铅笔,还有一幅画纸,用大量的时间对一幅图纸进行描图和修改。沈一一看着就感到心里有些害怕。不过找高校老师研究的一个好处,就是老师永远有很多的免费劳动力,也就是他们的学生们会被抓到这里来替老师干活。而学生们和老师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学生们的问题有时候也能让老师们感到有所得,正所谓教学相长。
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