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鲍桐不在一个处室,所以平时接触机会不是很多,但因为我在办公室,一些工作还是要去文物处协调,对鲍桐或多或少也有些了解。他三十岁还不到,矮矮胖胖的,平时头发梳理得很整齐,衣服也穿得比较讲究,听说还很喜欢养花弄草的,家里的阳台上就是一个小花园。他他跟同事相处,总是一团和气,喜欢讲点荤段子或幽默小故事,经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一开始对的印象很不错,觉得他挺容易打交道的,后来偶然听人说起,这个鲍桐其实城府却有点深,见到好处伸手毫不犹豫,在市新博物馆布展过程中,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科员,但因为老处长年老多病,有什么事情都是他一手抓,承包布展工程的公司经常请他吃喝不说,听说还送了他不少东西,局里不少人私下都在说,这个鲍桐,还没当上中层呢,好处就捞了不少,要是以后当了处长,还不定要捞多少呢。
我看着鲍桐在台上口若悬河,心想,像鲍桐这样的人,是我未来升职道路上很强的竞争对手,年龄差不多,精力都很旺盛,我唯一比鲍桐强的地方是学历高,但高学历在机关里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日常工作中学历的作用几乎为零,读没读研究生几乎没什么区别。但鲍桐比我的强的地方却很多,他是本地人,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为人精明,富有心计,对摆在面前的机会和利益毫不手软;会拍领导的马屁,见风使舵的功夫炉火纯青。这些都是我的弱项,如果让我和鲍桐同台竞争,失败的百分之八十都是我。只是鲍桐已走在了我的前面,就是说,鲍桐会永远比我快一步,我永远会跟不上这个矮矮胖胖的家伙,虽然我是一个研究生,但我也得甘拜下风。
在机关,就要论资排辈,凭关系。我入道时间不长,但对此已有有切肤之痛了。在局里,类似鲍桐的人还不止一个两个,他们大多是
本地人,跟领导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在提拔谁的问题上,答案是明摆着的。机关里“人治”的痕迹还是太重了,领导也是人,他不照顾他的亲亲戚戚和身边人,难道来照顾一个跟啥关系都没有的人吗?
这方面,朱必达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虽然还在党校学习,但这次竞职演说会朱必达还是特意赶回来参加了。他虽然一言不发,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但他坐在前排的背影还是给我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朱主任这样的人,能力强,有背景,性格又跟机关氛围十分吻合,可以一天都不露一个笑容,在他这个年龄做到如此成熟的确让人惊讶。而前方似乎有很多的机会在等着他,脚下就是一条金光大道,他只要将脚踏上去就行了。这次他被局里安排道省委党校学习,据说是要为升职做准备,不久他可能要去市广电局去任局长助理,这之后会是副局长,再之后就是局长,他这个年龄正是晋升的黄金期,而成就他这个黄金时期的,除了他的个人能力之外,更多的是这样那样的关系,这个那个看不见的手,这些力量混合在一起,推动着他一步一步走向仕途的顶峰。这几乎就是可以预见的,局里的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但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搞清朱必达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关系,他那股气定神闲的气度是怎么来的,因为局里的同事很少会在一起议论某个人的背景,就是议论了,肯定也不会在我面前议论。因为,我是一个外地人,连当地方言都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