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本草纲目里的“中庸”之道阴阳平衡最稳妥
第八章平衡阴阳,浇灭身体的“邪火”
第1节人体内有小阴阳,保持平衡别失调
阴阳的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中处处体现出阴阳观。本草纲目也遵循“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阴阳学说,对于所辑录的本草,阐明了阴阳与物种、形体、气味、脏腑的关系,以及与四时气候、地理方位的关系。
人生病的原因,就是因为身体阴阳失调,出现“不通”、“不和”的情况,而治病养生就必须调和阴阳。本草纲目记述,用药必须顺四时阴阳之律。如春天万物化生,阳气向上,就要用辛温之品助气;夏日燥热,就用甘苦辛热之物,以顺成化之气;秋气肃杀,应以酸温之药,以合阳下之气;冬天消沉,得取苦寒之类,以符阴沉之气。这就是本草纲目的阴阳观,这也是对我国古代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中医认为天地有阴阳之分,人体有阴阳之分,疾病同样有阴阳之分,阴性疾病和阳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不同、症状不同,防治也应该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