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道,“我观先生面貌不似那般追名逐利之人,否则先生见我,定非如此淡然自若,而是该趁此机会多多巴结于我才是”
“或许是在下太过笨嘴拙舌,又或许是被太子殿下威仪所震慑,这才不敢贸然开口呢”姜平又反问道。
“那先生您此时便不会如此说了。”魏连钰不为所动道。
姜平定定的看着魏连钰的神态,突然叹了口气后,开口说道:“太子殿下这回可真错了。我江北姜氏一族说来素有清名,被天下文人传言是不慕荣利。但人活于世,又怎么可能真的躲避世间纷扰,不愿让自己的族人过得更为舒适一些呢之所以先前族人避世不出,也不过是因为当时君主昏庸,政治不明,族人大都贪生怕死,唯恐伴君如伴虎,累及族人,这才推说寄情山水,不问世事。而如今的楚国天下太平,圣上仁德,治下严谨,政治清明,国富民强,姜平贪慕富贵荣华,这不就意动了吗”
“姜先生何必如此贬低自身”魏连钰说道,“为臣者之所以想要得遇明君,这都是真正想要为了百姓做实事并施展大抱负的人。我敬佩那些于滚滚污浊之中,依然坚持己身,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也敬佩那些为倾覆在即,岌岌可危的朝廷慷然赴死之人;但同样敬佩如江北姜氏一族这般,不愿同流合污、不为高官厚禄而折腰、宁死不屈的人”
姜平被魏连钰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说得热血,终于不再自贬:“先祖中确实有不少人值得我敬佩。姜氏一族因名声过大所累,暗地里由此引发的威逼事件不在少数,正所谓宁折不弯,史上因拒绝出仕而被暗杀的族人不知有多少,否则我姜氏一族历经千年,族人绝不止这么一些”
林曦若闻言倒抽了口气,一直以来她仅仅知道江北姜家,传承千年,但好像子嗣不丰,因此族人不多,没想到暗中竟还隐藏着这样的秘辛
魏连钰则觉得意料之中,掌权者知道姜氏一族在天下文人之中的能量,就算只是为了博个美名,也少有不动心的,江北姜家能在拒绝出仕的情况下,传承千年而不覆灭,人口凋零便是代价。
说起来楚国建国之初,祖皇帝其实也是去过桐城,想请姜氏一族出山。只是当时姜氏一族老的老小的小,年轻的又多是妇人,祖皇帝没能忍心压榨老人,只得作罢。之后因为一直励精图治,江山安稳,再想起姜家,却觉得只要楚国后继君主贤明,天下贤才自然会来楚国,便将这事给放下了。而后来继位的也被祖皇帝影响着差不多都是这种想法,一直没再去过桐城。
想到这,魏连钰只觉得祖皇帝果真是再英明不过了,此时姜家不就要主动出山了吗
于是魏连钰举杯道:“承蒙姜氏一族看得起,愿意出山为我楚国江山添砖加瓦,小子在此先行谢过了。待明年春闱,姜先生独占鳌头,琼林宴上还需共饮”
江北姜氏一族素有清明,姜平再怎么自谦自贬,真正心明眼亮的人也不会相信。而若是姜氏一族的人于楚国出仕的事传出去,天下有才之士也将云集,楚国百姓对楚国江山也会更有信心。这对即将有大动作的楚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借您吉言。”姜平同样举杯道,“倘若姜平侥幸高中,必不负今日之酒”
两人碰杯后,默契的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