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端着茶壶和杯子返回时,这几人却又都站在客堂之中。赵述和孙钺分手拉着一个长长的卷轴,董承抬手在卷轴上指指点点。邓训则抱臂立在中间,作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见他们这般专注,我也不敢贸然打断,便将茶盘在木几上放下,静静立在一旁观看。
董承指着图纸道:“这两日我亲自带人沿河道走了一趟,大部分河堤还算坚固,只有葫芦弯和响水滩这两段损毁严重,尤其是靠近河崖村的这一处,上月下大雨就漫过一次,好在那场雨来得快也去得快”
邓训打断道:“我让测算一下维修河堤需要的土石和人工,数据出来没有”
董承忙忙点头:“大致测算了一下,若是按照公子早先的想法,要在半月之内完工,则至少需要征用两千民工,需要石条六万,回填土石十二万方”
邓训道:“只是这两段河堤,就有这么大的工程量”
“这还只是粗略估计,若是要按照公子那日的要求落实,先不说人工问题,单是采伐六万根石条这笔支出,县衙目前也承担不起。”
我此时才明白,那日邓训立在青石上发呆,是他发现了响水滩那一段河堤垮塌之事。事出紧急,也难怪他那么晚了还赶去县衙。
这高密县衙里坐了这么一大帮领了朝廷俸禄的官爷,他一
个私塾先生还来操心这些事情,就不怕县大爷们背后说他多管闲事么
“河崖村有多少村民”邓训皱眉问道。
董承一怔,随即侧首问身旁的赵述:“有多少来着”
赵述点头道:“葫芦弯这一带是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质肥沃”
“公子问你有多少村民”董承板着脸打断了赵述的话。
“哦,河崖村的村民是全县最多的,有一百零七户,人口达七百多人。”
“有这么多”邓训的眉头便皱得越发的紧了:“汛期即将来临,要在短时内征调民工筹集财资完成修缮,也确实有些为难你们。”
董承听了这话,便松了一口气:“难得公子这般体谅我们,当今皇上爱民如子,我们也轻易不敢征集这么大量的民工”
“修筑河堤,正是皇上爱民如子的体现。”邓训打断道:“如今的情形。须得两头并行,一方面积极筹集财资人工,等待汛期结束便开始动工,另一方面则是派专人去上游监察汛情,提前预警,一旦汛情失控,就迅速组织人员疏散村民”
“公子的意思,这河堤还是要修”董承抬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
邓训反问道:“明公的意思是丢之任之,不闻不问么”
董承为难道:“不瞒公子,不是我不想修。只是这财资筹集起来确实困难。我接任县令一职后,就曾上书请求朝廷拨付专项修缮款,可是折子递上去后却石沉大海”
“董明公任县令几年了”
“回公子。过了今年八月,就刚好整整五年。”